论人的需要结构和历史发展形态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人的需要结构的逻辑架构 | 第9-24页 |
一、 人的需要结构内涵 | 第9-13页 |
(一) 需要研究的历史 | 第9-10页 |
(二) 需要结构的内涵 | 第10-13页 |
二、 人的需要结构基本特征 | 第13-16页 |
(一) 客观物质性 | 第13-14页 |
(二) 社会历史性 | 第14-15页 |
(三) 主观能动性 | 第15页 |
(四) 需要的无限性和丰富性 | 第15-16页 |
三、 人的需要结构层次及互渗关系 | 第16-24页 |
(一) 需要结构的层次 | 第16-21页 |
(二) 需要结构间的互渗关系 | 第21-22页 |
(三) 需要结构张力关系的变化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结构理论 | 第24-33页 |
一、 人的需要结构制约着经济生产活动 | 第24-27页 |
二、 人的需要结构制约着政治活动 | 第27-30页 |
三、 人的需要结构制约着社会文化活动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从人的需要结构来透视历史发展形态 | 第33-61页 |
一、 人的需要结构与社会“三形态”理论 | 第33-44页 |
(一) 人的需要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 第33-35页 |
(二) 三大社会形态的演进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35-38页 |
(三) 人的需要结构与历史发展形态的互动关系 | 第38-44页 |
二、 社会“三形态”与“五形态”理论辨析 | 第44-51页 |
(一) “三形态”理论的提出 | 第45-47页 |
(二) “五形态”理论的提出 | 第47-48页 |
(三) 是“三形态”非“五形态” | 第48-51页 |
三、 从人的需要结构来透视中国现代化发展 | 第51-61页 |
(一) 人的需要结构与经济改革的互动关系 | 第51-55页 |
(二) 社会经济秩序和民主政治生活的推进 | 第55-57页 |
(三) 社会高速发展以及对人的发展理想目标的观照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