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高塘观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2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滑坡变形破坏力学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滑坡稳定性评价现状 | 第13-17页 |
| ·滑坡防治工程现状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第2章 滑坡区环境地质条件 | 第22-29页 |
| ·自然地理 | 第22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 ·地层岩性 | 第23-24页 |
|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4-27页 |
| ·地质构造 | 第24-27页 |
| ·地震效应 | 第27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7-28页 |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8页 |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8-29页 |
| 第3章 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 第29-42页 |
| ·形态特征 | 第29-31页 |
|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1-34页 |
| ·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 第34-36页 |
| ·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4-35页 |
| ·滑体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5-36页 |
| ·滑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36页 |
| ·变形破坏特征 | 第36-40页 |
| ·滑坡成因分析及变形破坏模式 | 第40-42页 |
| 第4章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第42-50页 |
| ·定性分析 | 第42页 |
| ·定量计算 | 第42-48页 |
| ·计算原理及计算模型 | 第42-44页 |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44-46页 |
| ·计算工况选取 | 第46页 |
| ·稳定性计算结果 | 第46-48页 |
| ·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48-49页 |
|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 第5章 滑坡防治方案比选 | 第50-53页 |
| ·防治目标与原则 | 第50-51页 |
| ·防治方案的拟定 | 第51页 |
| ·防治方案对比 | 第51-52页 |
| ·工程技术可行性 | 第51-52页 |
| ·经济方面对比 | 第52页 |
| ·方案推荐 | 第52-53页 |
| 第6章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 第53-71页 |
| ·推力计算 | 第53-54页 |
| ·防治工程的布置 | 第54-57页 |
| ·抗滑工程 | 第56页 |
| ·防排水工程 | 第56-57页 |
| ·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 | 第57-64页 |
| ·抗滑桩间距的确定 | 第57-58页 |
| ·抗滑桩锚固段长度的确定 | 第58-59页 |
| ·抗滑桩内力计算 | 第59-61页 |
| ·截面配筋计算 | 第61-64页 |
| ·框架锚杆设计与计算 | 第64-69页 |
| ·框架梁内力计算 | 第64页 |
| ·框架梁配筋计算 | 第64-67页 |
| ·锚杆计算 | 第67-69页 |
| ·截排水工程设计与计算 | 第69-70页 |
| ·工程量统计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