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才等人涉嫌盗窃案的法律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案情概况及争议焦点 | 第7-8页 |
| ·本案案情概况 | 第7页 |
| ·对本案的两种不同意见及争议焦点 | 第7-8页 |
| ·审理时形成的两种不同意见 | 第7-8页 |
|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8页 |
| 第二章 对本案两种观点、争议焦点的法律分析 | 第8-12页 |
| ·对两种观点的法律分析 | 第8-9页 |
| ·盗窃罪说 | 第8-9页 |
| ·职务侵占罪说 | 第9页 |
| ·对本案争议焦点的法律分析 | 第9-11页 |
| ·本案的处理意见 | 第11-12页 |
| 第三章 导致两罪定性争议的因素及区分两罪的方法 | 第12-19页 |
| ·导致两罪定性争议的因素 | 第12-14页 |
| ·行为人的特殊身份 | 第12页 |
| ·行为人的职责范围 | 第12-13页 |
| ·作案时间、手段、方式等 | 第13-14页 |
| ·正确区分两罪的方法 | 第14-19页 |
| ·从刑法基本原理上进行区分 | 第14-16页 |
| ·刑法“法益维护说” | 第14-15页 |
| ·“刑法谦抑性”原则 | 第15-16页 |
| ·从主体上进行区分 | 第16-17页 |
| ·法律规定的直观主体 | 第16页 |
| ·某些特殊身份的主体认定 | 第16-17页 |
| ·从客观方面进行区分 | 第17页 |
| ·从是否“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区分 | 第17-18页 |
| ·从对涉案财物的处分权限进行区分 | 第18页 |
| ·从被侵占财物的状况进行区分 | 第18-19页 |
| 结语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 致谢 | 第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