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T大学为个案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 问题提出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4-20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5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9页
  三、 文献述评第19-20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2页
  一、 专业学位第20页
  二、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第20-21页
  三、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第21页
  四、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与实践能力第21-22页
第二章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实践第22-34页
 第一节 教育学意义上的实践第22-24页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中的实践:基于研究生教育本质的分析第24-25页
 第三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实践的特殊性:基于两个教育层次的纵向比较第25-29页
  一、 与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第25-27页
  二、 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第27-29页
 第四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基于两个培养类型的横向比较第29-32页
  一、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比较第29-31页
  二、 与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较第31-32页
 第五节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活动:基于访谈资料的分析第32-33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第34-45页
 第一节 工程师的能力组成第34-36页
 第二节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结构中的若干重要成分第36-42页
  一、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第37-38页
  二、 构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第38-39页
  三、 知识整合与信息处理能力第39-40页
  四、 交流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第40-41页
  五、 工程领导与组织管理能力第41-42页
 第三节 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养成密切相关的培养环节第42-44页
  一、 课程学习第42-43页
  二、 校外实践第43-44页
  三、 学位论文设计第44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T 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个案研究第45-61页
 第一节 T 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状况调查第45-58页
  一、 调查概况第45页
  二、 问卷调查结果第45-55页
  三、 实践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5-58页
 第二节 T 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58-60页
  一、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第58页
  二、 双导师制流于形式第58-59页
  三、 企业实践得不到有效落实第59-60页
  四、 学位论文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第60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若干问题的反思及政策性建议第61-73页
 第一节 实践课程的地位与开发第61-63页
 第二节 校外实践的形式与内容第63-65页
 第三节 校内导师对实践的指导第65-67页
 第四节 校外导师制度及其设计第67-70页
 第五节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第70-72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第79-88页
 附录 1:调查问卷(学生卷)第79-82页
 附录 2:调查问卷(校内导师卷)第82-84页
 附录 3:学生访谈提纲第84-85页
 附录 4:校内导师访谈提纲第85-86页
 附录 5:校外导师与合作企业负责人员座谈提纲第86-87页
 附录 6:校外导师访谈提纲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附件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离婚中夫妻共有股权分割--从法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
下一篇:基于40nm工艺的CMOS带隙基准源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