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6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家庭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 第19-20页 |
·养老模式的定义与类型 | 第20-21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社会嵌入理论 | 第21-22页 |
·代际关系理论 | 第22页 |
·养老支持系统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家庭结构变动下养老模式的演变、现状与问题 | 第25-35页 |
·家庭结构变动下养老模式的演变 | 第25-27页 |
·传统家庭结构下的家庭养老模式 | 第25-26页 |
·当代家庭结构变动下的养老模式社会化演变 | 第26-27页 |
·当代家庭结构背景下的养老模式 | 第27-31页 |
·当代家庭结构变动的状况 | 第27-30页 |
·当代家庭结构背景下城市养老模式 | 第30-31页 |
·当代家庭结构下城市养老模式存在问题 | 第31-35页 |
·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不具备科学性 | 第31-32页 |
·家庭养老的资源不足及伦理道德的衰弱 | 第32页 |
·社会养老的制度不健全并且体系不完善 | 第32-35页 |
第4章 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市为个案 | 第35-45页 |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 第35-37页 |
·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模型选择 | 第36-37页 |
·变量选取与描述分析 | 第37-41页 |
·变量选取 | 第37-40页 |
·描述分析 | 第40-41页 |
·Ordered Probit模型估计结果的经验分析 | 第41-45页 |
·估计结果 | 第41-42页 |
·模型分析 | 第42-45页 |
第5章 当代家庭结构背景下城市养老模式的路径选择 | 第45-51页 |
·双轨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提出 | 第45-47页 |
·双轨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内容 | 第45页 |
·双轨多元化养老模式在我国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47页 |
·双轨多元化养老模式在我国城市社区的实践 | 第47-48页 |
·双轨多元化养老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48-51页 |
·构建家庭养老支持网作为内部保障 | 第48页 |
·大力发展社区照顾养老作为支撑系统 | 第48-49页 |
·完善政府相关配套措施作为外部力量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主要观点和结论 | 第51-52页 |
·完善城市养老保障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52页 |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