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服饰中的图案艺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戏剧服饰图案的孕育期、萌芽期、形成期 | 第9-16页 |
·戏剧服饰图案的孕育期 | 第9-12页 |
·宗教虔诚说 | 第9-10页 |
·图腾崇拜说 | 第10-11页 |
·驱邪纳吉说 | 第11-12页 |
·祭祀活动说 | 第12页 |
·戏剧服饰图案的萌芽期 | 第12-14页 |
·商周时期的戏剧服饰图案 | 第12-13页 |
·汉代时期戏剧服饰图案 | 第13页 |
·唐代时期戏剧服饰图案 | 第13-14页 |
·戏剧服饰图案的形成期 | 第14-16页 |
·明代时期戏剧服饰图案 | 第14页 |
·清代时期戏剧服饰图案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主体内容及类型分析 | 第16-30页 |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分类 | 第16-30页 |
·古代美术图案 | 第16-23页 |
·民间吉祥图案 | 第23-26页 |
·宗教图案 | 第26-28页 |
·文字图案 | 第28页 |
·象形图案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构图及形式法则 | 第30-53页 |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构图 | 第30-35页 |
·戏剧服饰图案中的透视变化 | 第30-32页 |
·形与形的适应 | 第32页 |
·形态结构的重复 | 第32-33页 |
·形态的层次关系 | 第33-34页 |
·打破时空观念 | 第34-35页 |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形式法则 | 第35-47页 |
·变化与统一 | 第35-37页 |
·对称与均衡 | 第37-39页 |
·条理与反复 | 第39-41页 |
·对比与调和 | 第41-43页 |
·动感与静感 | 第43-44页 |
·节奏与韵律 | 第44-46页 |
·比例与尺度 | 第46-47页 |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表现性与艺术手法 | 第47-53页 |
·简化与归纳 | 第47-49页 |
·淡化透视与多角透视 | 第49-50页 |
·夸张与变形 | 第50-52页 |
·寓意与象征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色彩与表现方法 | 第53-65页 |
·“上五色”与“下五色” | 第53页 |
·“上、下五色”的形成因素 | 第53-57页 |
·哲学因素 | 第53-54页 |
·政治因素 | 第54-55页 |
·民俗因素 | 第55-56页 |
·文化因素 | 第56页 |
·“上、下五色”色彩体系的确立 | 第56-57页 |
·色彩运用的三大规律在戏剧服饰图案中的应用 | 第57-65页 |
·强烈对比 | 第57-61页 |
·巧妙调和 | 第61-62页 |
·象征语义 | 第62-65页 |
第五章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 | 第65-68页 |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传承 | 第65-66页 |
·中国戏剧服饰图案的发展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