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集体谈判制度概述 | 第14-19页 |
·集体谈判制度的含义和功能 | 第14-17页 |
·集体谈判 | 第14-16页 |
·集体谈判权 | 第16-17页 |
·集体谈判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7-19页 |
第3章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缺陷及原因 | 第19-31页 |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缺陷 | 第19-28页 |
·我国集体争议的现状 | 第19-21页 |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实践中的缺陷 | 第21-23页 |
·集体谈判制度立法上的缺陷 | 第23-28页 |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缺陷的原因 | 第28-31页 |
·对劳动三权理论认识不足 | 第28页 |
·集体劳动关系实践中的不足 | 第28-31页 |
第4章 我国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1-43页 |
·对罢工权进行立法 | 第31-34页 |
·现阶段对罢工权立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第31-32页 |
·罢工权立法的具体建议 | 第32-34页 |
·工会方面的立法建议 | 第34-36页 |
·完善工会的独立性 | 第34页 |
·确立工会代表权 | 第34-35页 |
·明确工会的义务和违约责任 | 第35-36页 |
·不当劳动行为立法 | 第36-38页 |
·我国不当劳动行为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36-37页 |
·不当劳动行为的具体立法建议 | 第37-38页 |
·诚信谈判立法 | 第38-40页 |
·诚信谈判的立法建议 | 第38-39页 |
·诚信谈判的救济 | 第39-40页 |
·集体谈判的程序 | 第40-41页 |
·集体谈判的级别 | 第41页 |
·集体谈判制度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