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 | 第10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法规的要求 | 第10-11页 |
·心理健康状况是检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标准之一 | 第11页 |
·心理健康状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体现 | 第11页 |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是种相辅相成的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大学新生的基本特征 | 第13页 |
·本课题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国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页 |
·香港、台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沿革 | 第14-15页 |
·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测量工具 | 第17-18页 |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 EPQ) | 第17-18页 |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 测试结果 | 第19-22页 |
·SCL-90 测试结果 | 第19-20页 |
·西安市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 第19页 |
·学校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19-20页 |
·男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20页 |
·不同专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20页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20页 |
·EPQ 测试结果 | 第20-21页 |
·男女大学新生间个性维度比较 | 第20-21页 |
·学校间大学新生个性维度比较 | 第21页 |
·个性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第21-22页 |
·大学新生 EPQ 各维度与 SCL-90 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21页 |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人格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 第21-22页 |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外部原因 | 第22-25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2-23页 |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滞后 | 第23-24页 |
·心理教育体系不健全 | 第24页 |
·心理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24页 |
·心理辅导师资匮乏 | 第24页 |
·家庭氛围不和谐 | 第24-25页 |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第25页 |
·家庭经济因素 | 第25页 |
·自身内因 | 第25-29页 |
·环境适应能力欠缺 | 第25-26页 |
·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差 | 第26页 |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 第26-27页 |
·学习方法不当自律性较差 | 第27页 |
·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 第27-28页 |
·人格特征不佳 | 第28页 |
·心理健康知识不足 | 第28-29页 |
5 西安市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分析 | 第29-40页 |
·教育行政部门需采取的措施 | 第29-30页 |
·健全心理教育体系 | 第29页 |
·完善心理教育评价体系 | 第29页 |
·加强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第29页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 第29-30页 |
·学校及教师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 第30-35页 |
·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 第30页 |
·健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 第30-31页 |
·加强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建设 | 第31页 |
·开展大学新生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 | 第31-32页 |
·多渠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第32页 |
·增加投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 | 第32-33页 |
·逐步建立与完善大学新生心理咨询体系 | 第33页 |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 第33页 |
·加强班级心理辅导和谐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 第33-34页 |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 第34-35页 |
·学生个人的应对措施 | 第35-39页 |
·正确定位自己,努力完善自我 | 第35-36页 |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乐观情绪 | 第36-37页 |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 第37页 |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 第37-38页 |
·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律性 | 第38页 |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构建支持系统 | 第38-39页 |
·正确引导家庭教育方式和谐家庭氛围 | 第39-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表 | 第46-56页 |
表一 西安市大学生新生 SCL-90 测评结果 | 第47-48页 |
表二 学校间大学新生 SCL-90 各因子评分(± ) | 第48-49页 |
表三 男女大学新生 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 | 第49-50页 |
表四 不同专业大学新生 SCL-90 关系比较 | 第50-51页 |
表五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 SCL-90 各因子比较 | 第51-52页 |
表六 男女大学新生间个性维度比较 | 第52-53页 |
表七 学校间大学新生个性维度比较 | 第53-54页 |
表八 大学新生 EPQ 各维度与 SCL-90 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54-55页 |
表九 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人格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