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25页 |
| ·中间包液位测量的意义 | 第13-14页 |
| ·中间包液位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8-19页 |
| ·视觉检测技术的优势 | 第18-19页 |
| ·视觉检测在冶金参数检测中的应用 | 第19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2-25页 |
| 第2章 基于视觉检测的钢水液位测量方法 | 第25-35页 |
| ·液位测量方法 | 第25-28页 |
| ·测量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 ·液位测量过程 | 第26-28页 |
| ·测量公式 | 第28-29页 |
| ·基本测量参数的确定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测量棒温度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5-51页 |
| ·传热分析 | 第35-36页 |
| ·测量棒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 ·热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36页 |
| ·测量棒传热微分方程 | 第36-37页 |
| ·定解条件的确定 | 第37-39页 |
| ·测量棒有限元分析及温场数值模拟结果 | 第39-49页 |
| ·测量棒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39-41页 |
| ·边界条件确定 | 第41-44页 |
| ·测量棒外壁温场分布分析 | 第44-49页 |
| ·温场模拟分析结论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度信息提取 | 第51-75页 |
| ·测量棒温度信息提取步骤 | 第51页 |
| ·液位测量图像分割问题的提出 | 第51-58页 |
| ·改进粒子群OSTU分割方法 | 第58-64页 |
| ·二维ostu图像分割方法 | 第58-60页 |
| ·自适应步长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60-63页 |
| ·实验步骤与结果 | 第63-64页 |
| ·ROI目标定位 | 第64-68页 |
| ·温度信息提取 | 第68-74页 |
|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逆投影变换 | 第68-71页 |
| ·滑动滤波去噪 | 第71-73页 |
| ·灰度-温度信息转换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5章 图像信息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微弱目标定位 | 第75-85页 |
| ·问题背景 | 第75-76页 |
| ·基于视觉数据的微弱分界面定位方法 | 第76-79页 |
| ·测量棒图像中保护渣干扰的消除 | 第76-78页 |
| ·基于视觉数据的微弱分界面定位及效果分析 | 第78-79页 |
| ·基于图像信息和机理模型相结合的分界面微弱目标定位的提出 | 第79-84页 |
| ·中间包内保护渣层-钢水层分界面判据 | 第80-82页 |
| ·特征相结合的方案的确立 | 第82-83页 |
| ·基于图像信息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分界面定位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6章 液位测量系统的校正与现场试验 | 第85-109页 |
| ·影响测量精度因素分析 | 第85-89页 |
| ·测量误差来源 | 第85-86页 |
| ·视觉系统畸变因素分析 | 第86-88页 |
| ·系统测量参数因素分析 | 第88-89页 |
| ·改进的单目视觉畸变校正方法 | 第89-97页 |
| ·问题背景 | 第89-90页 |
| ·改进的控制点畸变校正方法 | 第90-95页 |
| ·实验结果 | 第95-97页 |
| ·系统参数在线校正 | 第97-103页 |
| ·在线校正方法 | 第97-10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2-103页 |
| ·液位测量方法的现场试验 | 第103-107页 |
| ·系统构成 | 第103-104页 |
| ·现场应用 | 第104-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09-111页 |
| ·结论 | 第109-110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5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125-127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