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本选题的时代背景 | 第9页 |
| ·备战伦敦奥运会的现实需求 | 第9-10页 |
| ·提升中国女排总体实力的需要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相关概念的研究 | 第11页 |
| ·三项技术在比赛中主动得分能力的研究 | 第11-16页 |
| ·对中国女排发球运用能力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对中国女排扣球运用能力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对中国女排拦网运用能力的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流程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 ·录像观察与技术统计法 | 第17-18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9-45页 |
| ·主动得分情况的总体分析 | 第19-23页 |
| ·主动得分能力的重要性 | 第19页 |
| ·主动得分情况的总体分析 | 第19-21页 |
| ·从世界杯和精英赛情况看主动得分能力 | 第21-23页 |
| ·中国女排运用发球主动得分能力的研究分析 | 第23-29页 |
| ·发球技术得分能力的总体分析 | 第23-24页 |
| ·排球发球飞行时间、发球方式和得失分率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 ·发球落点对发球得分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25-28页 |
| ·不同发球方式的发球效果及对发球得分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28-29页 |
| ·中国女排运用扣球主动得分能力的研究分析 | 第29-35页 |
| ·扣球技术得分能力的总体分析 | 第29-30页 |
| ·不同位置扣球效果及对扣球得分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30-33页 |
| ·不同扣球类型运用效果及对扣球得分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33-34页 |
| ·中外女排在世界杯和精英赛中扣球效果分析 | 第34-35页 |
| ·中国女排运用拦网主动得分能力的研究分析 | 第35-39页 |
| ·拦网技术得分能力的总体分析 | 第35-36页 |
| ·场上不同位置拦网情况分析 | 第36-37页 |
| ·拦网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 ·主攻手、副攻手和接应队员的贡献率与主动得分能力的关系分析 | 第39-45页 |
| ·主攻手、副攻手和接应队员的作用和特点的总体概述 | 第39-40页 |
| ·主、副攻手的扣球数量、扣球得分贡献率和位置的得分贡献率的情况分析 | 第40-41页 |
| ·接应队员的扣球数量、扣球得分贡献率和位置的得分贡献率的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 ·队员的贡献率与主动得分能力的关系分析 | 第42-45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建议 | 第46-49页 |
| 附录 | 第49-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