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绪论 | 第8-2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 国内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2. 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 研究趋势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四)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3页 |
1. 创业 | 第18-20页 |
2.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第20-21页 |
3. 考夫曼校园计划 | 第21-23页 |
二、考夫曼校园计划的背景和理念 | 第23-27页 |
(一) 考夫曼基金会持续关注教育与创业 | 第23-24页 |
(二) 考夫曼基金会促进创业教育的理念 | 第24-27页 |
三、考夫曼校园计划的运行机制和内容 | 第27-32页 |
(一) 将创业教育整合到大学现有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1. 考夫曼校园的运行模式 | 第27-28页 |
2. 重视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 | 第28页 |
(二) 将创业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 第28-30页 |
1. 全校范围内拓展创业课程 | 第29页 |
2. 拓展创业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第29-30页 |
(三) 为学生和教师参与创业活动创造机会 | 第30-31页 |
(四) 促进社区参与创业教育 | 第31-32页 |
四、考夫曼校园计划的代表性实践 | 第32-38页 |
(一) 考夫曼校园计划Ⅱ中6所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 | 第32-36页 |
1.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作为企业家的大学 | 第32-33页 |
2. 乔治敦大学:服务创业 | 第33-34页 |
3. 普渡大学:推进创业 | 第34页 |
4. 雪城大学:改造校园和社区文化 | 第34-35页 |
5.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全校性创业 | 第35-36页 |
6.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依托优势开展创业教育 | 第36页 |
(二) 与伯顿·d·摩根基金会联合资助的5所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 | 第36-38页 |
五、考夫曼校园计划实施的SWOT分析 | 第38-44页 |
(一) 考夫曼校园计划实施的优势 | 第39-40页 |
1. 考夫曼校园计划的施行从探索走向成熟 | 第39-40页 |
2. 考夫曼基金会在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 第40页 |
(二) 考夫曼校园计划实施的劣势 | 第40-41页 |
1. 对考夫曼校园计划的评估缺乏针对性 | 第40-41页 |
2. 侧重于资金方面的支持,配套的监管措施不完善 | 第41页 |
(三) 考夫曼校园计划实施面临的机遇 | 第41-42页 |
1. 美国支持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政策较为完善 | 第41-42页 |
2.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热情普遍很高 | 第42页 |
(四) 考夫曼校园计划实施面临的威胁 | 第42-44页 |
1. 创业教育研究的学术地位不高 | 第42-43页 |
2. 大学教师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动力 | 第43-44页 |
六、考夫曼校园计划的经验和启示 | 第44-51页 |
(一) 认同并主动推广创业教育理念 | 第44-45页 |
1. 重视创业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从认可走向推动 | 第44-45页 |
2. 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也作为创新创业主体 | 第45页 |
(二) 多渠道获取资源支持创业教育活动 | 第45-47页 |
1. 对现有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 | 第46-47页 |
2. 重视对开展创业教育资金的筹措 | 第47页 |
(三) 重视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与开发 | 第47-49页 |
1. 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作为一种整体性设计 | 第48-49页 |
2. 激励教师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跨学科教学组织 | 第49页 |
(四) 完善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