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第2章 谭平山“科学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 第18-28页 |
| ·“科学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因素 | 第18-21页 |
| ·“科学三民主义”所受马克思主义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 第21-26页 |
| ·“科学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 第26-28页 |
| 第3章 谭平山“科学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8-39页 |
| ·“科学三民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8-31页 |
| ·关于“民族”、“民生”、“民权”的一般论述 | 第28-29页 |
| ·平民革命思想 | 第29-31页 |
| ·贯穿于“科学三民主义”思想当中的农民运动思想 | 第31-37页 |
| ·早期农村改造主张 | 第31-32页 |
| ·北伐期间对农民运动理论的阐发 | 第32-34页 |
| ·对农民运动理论的贡献 | 第34-36页 |
| ·农村教育思想的提出 | 第36-37页 |
| ·“科学三民主义”思想的实质 | 第37-39页 |
| 第4章 在比较中看谭平山的“科学三民主义”思想 | 第39-51页 |
| ·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比较 | 第39-42页 |
| ·思想渊源比较 | 第39页 |
| ·理论体系比较 | 第39-40页 |
| ·基本内容比较 | 第40-42页 |
| ·与邓演达三民主义之比较 | 第42-47页 |
| ·关于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 | 第43页 |
| ·关于土地问题与农民问题的关系 | 第43-45页 |
| ·关于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 | 第45-47页 |
| ·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之比较 | 第47-51页 |
| ·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 | 第48-49页 |
| ·对革命理论之实践性问题的认识 | 第49-50页 |
| ·对革命彻底性问题的认识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