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3页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0页
 三、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0-11页
 四、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演进逻辑第13-28页
 一、 对自由主义公正观的追求与困惑第13-16页
  (一) 强调人的自我意识,追求自由和平等第13-14页
  (二) 激烈抨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捍卫思想自由原则第14页
  (三) 强烈谴责普鲁士的区乡建制制度,维护人人平等原则第14-15页
  (四) 揭露封建法规的专制色彩和反动本质,维护贫民的权益第15-16页
 二、 对自由主义公正观的批判第16-21页
  (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反思与批判第16-18页
  (二) 《德法年鉴》所开展的对自由主义公正观的批判第18-19页
  (三)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自由主义公正观批判的推进第19-21页
 三、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公正思想的确立第21-28页
  (一) 对普鲁东公平正义观的批判第22-24页
  (二) 对拉萨尔主义公正观的批判第24-25页
  (三) 对杜林社会公正观的批判第25-26页
  (四) 揭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实质不公正第26-27页
  (五) 对共产主义社会分配公正的构想第27-28页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第28-37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视角第28-29页
  (一) 唯物史观的视角第28-29页
  (二) 批判的视角第29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9-37页
  (一) 公正嬗变的总根源: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第30-31页
  (二) 历史性与阶级性:公正的属性第31-32页
  (三) 共产主义:超越公正的社会形态第32-35页
  (四) 消灭私有制:超越公正的实现途径第35-37页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7-45页
 一、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社会公正问题第37-38页
 二、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第38-40页
 三、 完善分配制度,巩固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第40-41页
 四、 保障公民权利,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41-42页
 五、 实践以人为本,加强社会调剂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