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7-8页
 二、 研究现状第8-12页
  (一) 国内外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第8-10页
  (二) 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论文创新点第13-14页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科学内涵第14-21页
 一、 “城乡融合”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一) 多元学科视野中的“城乡融合”概念第14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融合”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基本内容第15-21页
  (一) 城乡分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第15-16页
  (二) 城乡对立的条件和基础第16-17页
  (三) 城乡对立的影响第17-18页
  (四) 从城乡对立到城乡融合:城乡关系发展的方向第18-19页
  (五) 城乡融合的基本构想第19-21页
第三章 当前中国城乡关系的现状第21-30页
 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第21-23页
  (一) 1949-1957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第21-22页
  (二) 1958-1978 年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城乡关系第22-23页
  (三) 1978-1988 年改革前期的城乡关系第23页
  (四) 1988 年以后的城乡关系第23页
 二、 当前中国城乡关系的基本现状第23-26页
  (一) 城乡经济差距第24页
  (二) 城乡社会差距第24-26页
 三、 当前中国城乡关系不协调的消极影响第26-30页
  (一) 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第26-27页
  (二) 威胁社会公正第27页
  (三) 威胁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第27-28页
  (四) 削弱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第28-30页
第四章 马恩“城乡融合”思想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第30-39页
 一、 正确认识处理城乡关系第30-31页
 二、 实现城乡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31页
 三、 进行制度安排实现城乡融合第31-35页
  (一) 户籍制度第32页
  (二) 农村金融体制第32-33页
  (三)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第33-34页
  (四) 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第34-35页
 四、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第35-37页
  (一) 工业反哺农业第36页
  (二) 城市带动农村第36-37页
 五、 借助现代科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37-39页
  (一) 科技创新以“兴农”第37-38页
  (二) 科技进步以“裕农”第38页
  (三) 积极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第38页
  (四) 科技进步以护环境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视阈
下一篇: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