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导论 | 第15-3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5-26页 |
·本文的内容结构体系 | 第26-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30-32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0-31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31-32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评述 | 第32-65页 |
·核心概念 | 第32-37页 |
·规模经营 | 第32-34页 |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 第34-37页 |
·组织化理论 | 第37-46页 |
·组织化的理论基础 | 第38-40页 |
·组织化程度判定标准 | 第40-42页 |
·组织化形式 | 第42-43页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43-46页 |
·规模化理论 | 第46-64页 |
·规模化的两种形式:外在规模与内在规模 | 第46-48页 |
·规模效益 | 第48-49页 |
·规模经营的积极意义 | 第49-52页 |
·规模化途径 | 第52-56页 |
·规模化条件 | 第56-57页 |
·适度规模标准 | 第57-64页 |
·组织化与规模化的关系 | 第64-65页 |
3. 小规模分户经营是导致我国粮食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第65-82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的变化 | 第65-67页 |
·早期的促进作用 | 第65-66页 |
·制约作用凸显 | 第66-67页 |
·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 第67-72页 |
·地块细碎化 | 第67-68页 |
·小生产组织方式生产成本高 | 第68-69页 |
·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 | 第69页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69-70页 |
·机械化障碍 | 第70-71页 |
·现代化与专业化障碍 | 第71-72页 |
·小规模分户经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 第72-78页 |
·农户兼业化经营 | 第72-74页 |
·种粮农民的数量在减少且质量在下降 | 第74-76页 |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 第76-78页 |
·我国粮食生产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 第78-80页 |
·基于粮价视角 | 第78-79页 |
·基于劳动力报酬视角 | 第79页 |
·基于农户收入构成视角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4. 组织化与规模化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稳定器 | 第82-104页 |
·组织化稳定我国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 | 第82-90页 |
·基于组织化功能及作用的分析 | 第82-85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组织化发展的方向 | 第85-90页 |
·规模化稳定我国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 | 第90-95页 |
·基于对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的分析 | 第91-93页 |
·基于对专业化粮食生产者的分析 | 第93-95页 |
·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粮食规模经营大户的成本收益情况 | 第95-102页 |
·粮食规模经营大户与一般农户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对河南省调研资料 | 第95-100页 |
·培育粮食规模经营大户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5. 组织化与规模化障碍 | 第104-118页 |
·组织化障碍 | 第104-109页 |
·组织化障碍的表现 | 第104-106页 |
·制约组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106-109页 |
·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土地集中困难 | 第109-115页 |
·土地集中困难的原因 | 第109-112页 |
·基于土地流转的成本分析 | 第112-115页 |
·案例分析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6. 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18-127页 |
·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 第118-119页 |
·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 | 第119-122页 |
·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122-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7. 我国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及政策保障 | 第127-152页 |
·种粮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基于对河南省和四川省调研资料 | 第127-135页 |
·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式 | 第127-134页 |
·种粮专业合作社的特征分析 | 第134-135页 |
·种粮专业合作社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35-140页 |
·种粮专业合作社的优点 | 第135-136页 |
·种粮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36-140页 |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种粮专业合作社 | 第140-148页 |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种粮专业合作社 | 第140页 |
·发展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前提 | 第140-142页 |
·规范的种粮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模式 | 第142-144页 |
·规范的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分析 | 第144-146页 |
·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 | 第146-148页 |
·大力发展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保障 | 第148-150页 |
·发展粮食产业化 | 第148页 |
·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 | 第148-149页 |
·加强种粮专业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的联合 | 第149页 |
·降低贷款利息及增加贷款渠道 | 第149页 |
·健全各项体制机制规范合作社运作 | 第149-150页 |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150页 |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第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8.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2-155页 |
·研究结论 | 第152-154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