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18页 |
| ·概论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存在主要的问题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标志图形视觉符号化研究 | 第18-50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标志图形符号 | 第18-22页 |
| ·符号 | 第19-20页 |
| ·符号、症候和信号 | 第20-22页 |
| ·标志图形符号 | 第22页 |
| ·标志图形的符号特征研究 | 第22-30页 |
| ·认知性 | 第22-24页 |
| ·普遍性 | 第24页 |
| ·约束性 | 第24-26页 |
| ·集合性 | 第26页 |
| ·象征性 | 第26-29页 |
| ·抽象性 | 第29-30页 |
| ·标志图形的符号的设计特点 | 第30-34页 |
| ·简洁单纯 | 第30-31页 |
| ·新颖独特 | 第31-32页 |
| ·适应持久 | 第32-34页 |
| ·标志图形符号的分类和功能 | 第34-41页 |
| ·标志图形符号的分类 | 第34-39页 |
| ·标志图形符号的功能 | 第39-41页 |
| ·标志图形的符号信息传播特征研究 | 第41-49页 |
| ·标志图形信息传播特点 | 第41页 |
| ·标志图形符号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 | 第41-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标志图形视觉符号语言语义研究 | 第50-61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标志图形视觉语言符号 | 第50-52页 |
| ·标志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 | 第50-51页 |
| ·标志图形的拟语言功能 | 第51-52页 |
| ·标志图形符号语义分类 | 第52-58页 |
| ·符号语义 | 第52-53页 |
| ·符号语义的分类 | 第53-54页 |
| ·标志图形符号的分类 | 第54-58页 |
| ·标志的语义功能价值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标志图形视觉符号语汇研究 | 第61-99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标志视觉符号语汇 | 第61-62页 |
| ·标志视觉符号基本语汇 | 第62-76页 |
| ·视觉符号中的点 | 第62-66页 |
| ·视觉符号中的线 | 第66-72页 |
| ·视觉符号中的面 | 第72-73页 |
| ·视觉符号中的体 | 第73-76页 |
| ·文字 | 第76-85页 |
| ·英文字母 | 第77-82页 |
| ·数字 | 第82页 |
| ·象形文字 | 第82-85页 |
| ·色彩 | 第85-98页 |
| ·色彩语汇在标志符号中的作用 | 第85-86页 |
| ·色彩语汇三要素 | 第86-97页 |
| ·标志色彩语汇的视觉心理 | 第97-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五章 标志图形视觉符号语法和语构研究 | 第99-130页 |
| ·引言 | 第99页 |
| ·视觉语法的功能 | 第99-100页 |
| ·标志图形构成视觉语法 | 第100-119页 |
| ·和谐 | 第100-103页 |
| ·对称与均衡 | 第103-108页 |
| ·比例与尺度 | 第108-112页 |
| ·对比与调和 | 第112-117页 |
| ·节奏与韵律 | 第117-119页 |
| ·视觉符号的语构 | 第119-128页 |
| ·同构 | 第119-121页 |
| ·共生 | 第121-123页 |
| ·错视 | 第123-124页 |
| ·网格 | 第124-126页 |
| ·正负 | 第126页 |
| ·渐变 | 第126-128页 |
| ·编织 | 第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 第六章 标志图形视觉符号语境研究 | 第130-143页 |
| ·引言 | 第130页 |
| ·时代性 | 第130-140页 |
| ·标志符号的时代性含义 | 第130-132页 |
| ·当代标志的新现象 | 第132-140页 |
| ·地域文化性 | 第140-141页 |
| ·法律约束与保护 | 第141-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7页 |
| ·全文总结 | 第144-145页 |
| ·展望 | 第145-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52页 |
|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情况 | 第152-153页 |
| 附录B 硕士期间获奖、采用设计作品情况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