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公告送达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公告送达制度的法理基础第12-21页
 第一节 公告送达的概念及其地位第12-13页
  一、公告送达的概念第12-13页
  二、送达的法律地位第13页
 第二节 公告送达制度的功能与特点第13-16页
  一、程序功能和实质功能第13-14页
  二、公告送达制度的若干特性第14-16页
 第三节 公告送达制度的价值目标及其协调第16-21页
  一、公告送达制度的价值目标第16-17页
  二、程序公正与效率的取舍第17页
  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制衡第17-18页
  四、“纯粹的程序正义”的理想化状态第18-19页
  五、“程序保障”下对“参加机会”的妥协第19-21页
第二章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告送达规定的解读与评析第21-28页
 第一节 关于公告送达制度的立法总述第21-22页
 第二节 对现行规定的应然解读第22页
 第三节 现行规定的隐性冲突第22-24页
 第四节 现有规定存在的种种缺失第24-26页
  一、责任者的缺失第24-25页
  二、救济标准的缺失第25页
  三、具体程序的缺失第25-26页
 第五节 现有规定过于简化、模糊化第26-28页
  一、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评析第26-27页
  二、“适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评析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公告送达制度运行现状第28-33页
 第一节 公告送达的适用情况第28-30页
  一、适用公告送达随比重上升应予以更多重视第28-29页
  二、各类案件适用公告送达的分布特点第29-30页
 第二节 公告送达适用流于形式化问题凸显第30-31页
 第三节 公告送达适用不当产生多方面消极影响第31-33页
第四章 对现存问题与成因的审视分析第33-43页
 第一节 法院方面的问题与其成因第33-38页
  一、法院方面的问题第33-36页
  二、法院方面问题的成因第36-38页
 第二节 当事人方面的问题与其成因第38-40页
  一、恶意诉讼等问题第38-39页
  二、社会方面问题的成因第39-40页
 第三节 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与其成因第40-42页
  一、客观原因——公告送达制度设计本身的简化与固化问题第40-41页
  二、主观原因——公告发布媒体固化的局限性第41-42页
 第四节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科学构建公告送达制度之建言第43-56页
 第一节 重塑公告送达制度理念第43-45页
  一、科学定位第43-44页
  二、严格审慎原则第44-45页
 第二节 规范公告送达制度体系第45-48页
  一、具体适用上进一步规范第45-46页
  二、根据实际情况分类选择公告方式第46-47页
  三、规范记录第47页
  四、强化证据责任第47-48页
 第三节 创新公告送达制度内容第48-54页
  一、扩大送达方式第48-49页
  二、完善送达人渠道第49-52页
  三、缩短送达时间第52-53页
  四、建立“异议制度”第53-54页
 第四节 健全公告送达制度适用机制第54-56页
  一、立案阶段慎审管辖权第54页
  二、审查阶段建立审慎处理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疗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司法审判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