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2页 |
·团簇和表面化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Au的团簇与表面的简介 | 第16-23页 |
·团簇与表面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2-47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3-34页 |
·交换相关能泛函 | 第34-37页 |
·相对论效应 | 第37页 |
·赝势 | 第37-38页 |
·计算模型 | 第38-40页 |
·表征催化反应的物理量及相关公式 | 第40-43页 |
·本文所使用的计算软件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金催化水煤气转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第47-65页 |
·研究背景 | 第47-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本章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第四章 金催化的NO还原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第65-75页 |
·前言 | 第65页 |
·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结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五章 NO在Au(III)面上还原生成N_2O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75-91页 |
·研究背景 | 第75-77页 |
·计算方法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六章 NO分子在金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 第91-105页 |
·前言 | 第91-92页 |
·计算方法 | 第92-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0页 |
·本章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第七章 CO在Pd-Au合金催化剂上吸附的理论研究 | 第105-115页 |
·前言 | 第105-106页 |
·计算方法 | 第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1页 |
·本章结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2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