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19页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第13-14页
 二、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四、创新第17-19页
第一章 道德法律化研究中的概念界说第19-32页
 一、礼、礼义与礼治第19-21页
 二、德、道德与德治第21-24页
 三、法、刑与法治第24-27页
 四、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第27-28页
 五、综合述评第28-32页
第二章 道德法律化的产生基础第32-58页
 第一节 社会基础及理论基础第33-51页
 第二节 政治基础及思想文化基础第51-58页
第三章 道德法律化在立法中的演进第58-128页
 第一节 秦朝法律中展现的道德精神第59-67页
 第二节 两汉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和表现第67-76页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德法律化的演进第76-86页
 第四节 唐代道德法律化的全面发展第86-99页
 第五节 宋代道德法律化的演变第99-112页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道德法律化的演变第112-128页
第四章 道德法律化在司法中的表现第128-183页
 第一节 法官的执法精神第128-137页
 第二节 无讼理念的追求第137-146页
 第三节 引经决狱第146-151页
 第四节 亲亲相隐与恤刑省罚原则第151-161页
 第五节 慎刑措施第161-174页
 第六节 调解教化制度第174-180页
 第七节 秋冬行刑制度第180-183页
第五章 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的历史评价第183-200页
 第一节 德法兼治 治国安邦第184-187页
 第二节 恪守中正 维护和谐第187-192页
 第三节 预防犯罪 教化为先第192-195页
 第四节 道德法律化的消极作用第195-200页
第六章 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的现代价值第200-216页
 第一节 道德法律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201-204页
 第二节 道德法律化的原则第204-209页
 第三节 道德法律化的途径第209-216页
结语第216-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下一篇:北宋通进银台封驳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