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诗经》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20页 |
绪论 | 第20-39页 |
一、郑玄《诗经》学研究史略 | 第20-34页 |
二、郑玄《诗经》学研究意义 | 第34-39页 |
第一章 郑玄治《诗》的学术基础与学术背景 | 第39-49页 |
第一节 郑玄治《诗》的学术基础 | 第39-45页 |
一、郑玄的求学生涯 | 第39-40页 |
二、郑玄的注经实践 | 第40页 |
三、博览群书的学术积累 | 第40-42页 |
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 第42-44页 |
五、汲取经师研究精髓 | 第44-45页 |
第二节 郑玄治《诗》的学术背景 | 第45-49页 |
一、西汉经学由严谨拘守到空疏繁琐的变化 | 第45-47页 |
二、东汉经学由空疏繁琐到博大精深的转变 | 第47-49页 |
第二章 郑玄三《礼》注中的《诗经》研究 | 第49-56页 |
第一节 三《礼》注与《毛诗》 | 第49-54页 |
一、三《礼》注与《毛诗》经文 | 第49-51页 |
二、三《礼》注与《毛诗序》 | 第51页 |
三、三《礼》注与《毛传》 | 第51-54页 |
第二节 三《礼》注与“三家《诗》” | 第54-56页 |
第三章 郑《笺》研究(上) | 第56-98页 |
第一节 郑《笺》的版本流传 | 第56-67页 |
一、宋前郑《笺》写本 | 第56-59页 |
二、唐宋郑《笺》石经 | 第59页 |
三、五代宋以来郑《笺》刻本 | 第59-67页 |
第二节 郑《笺》中的文字训话 | 第67-76页 |
一、文字训诂形式 | 第67-73页 |
二、文字训诂依据 | 第73-76页 |
第三节 郑《笺》对《诗经》修辞手法的阐释 | 第76-85页 |
第四节 郑《笺》中的语法观念 | 第85-93页 |
一、对词类的认识 | 第86-91页 |
二、对句法的认识 | 第91-93页 |
第五节 郑《笺》对《诗经》章句的研究 | 第93-98页 |
一、串讲章句大意 | 第94-95页 |
二、分析篇章结构 | 第95-98页 |
第四章 郑《笺》研究(下) | 第98-128页 |
第一节 郑《笺》与《毛诗序》 | 第98-108页 |
一、《毛诗序》的作者 | 第98-100页 |
二、《毛诗序》的篇次 | 第100-102页 |
三、《毛诗序》与郑《笺》 | 第102-108页 |
第二节 郑《笺》与《毛传》 | 第108-122页 |
一、郑《笺》申明《毛传》 | 第109-116页 |
二、郑《笺》改变《毛传》 | 第116-122页 |
第三节 郑《笺》与“三家《诗》” | 第122-128页 |
一、郑《笺》依“三家《诗》”申《毛传》 | 第123-126页 |
二、郑《笺》依“三家《诗》”改《毛传》 | 第126页 |
三、郑《笺》依《毛传》改“三家《诗》”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毛诗谱》研究 | 第128-141页 |
第一节 《毛诗谱》的版本流传 | 第128-132页 |
一、宋前《毛诗谱》版本的完整流传 | 第128-130页 |
二、宋代以来《毛诗谱》版本的辑佚补亡 | 第130-132页 |
第二节 《毛诗谱》的内容 | 第132-134页 |
一、《毛诗谱》命名由来 | 第132-133页 |
二、《毛诗谱》的主要内容 | 第133-134页 |
第三节 《毛诗谱》与《毛诗序》 | 第134-137页 |
一、《毛诗谱》对《毛诗序》的继承 | 第134-136页 |
二、《毛诗谱》对《毛诗序》的发展 | 第136-137页 |
第四节 《毛诗谱》的贡献 | 第137-141页 |
一、辨章学术 | 第137-138页 |
二、建构解《诗》体系 | 第138-141页 |
第六章 郑玄《诗经》学综合研究 | 第141-177页 |
第一节 郑玄治《诗》的前后期差异 | 第141-146页 |
一、前后期所据版本的差异 | 第141-143页 |
二、前后期注解的差异 | 第143-146页 |
第二节 郑玄解《诗》的学术特点 | 第146-152页 |
一、不拘师说 | 第146-148页 |
二、融通今古 | 第148页 |
三、创立新说 | 第148-149页 |
四、解《诗》论《诗》相结合 | 第149-150页 |
五、注重与现实相联系 | 第150-152页 |
第三节 郑玄解《诗》的学术方法 | 第152-165页 |
一、以史解《诗》 | 第153-159页 |
二、以地理民情风俗解《诗》 | 第159-162页 |
三、郑玄以礼解《诗》 | 第162-165页 |
附录 郑玄以礼解《诗》所涉周代婚期问题 | 第165-173页 |
一、贵族在仲秋至仲春之间婚娶 | 第167-170页 |
二、士庶在仲春婚娶 | 第170-173页 |
第四节 郑玄治《诗》的学术影响 | 第173-175页 |
一、对弟子的影响 | 第173-174页 |
二、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第五节 郑玄治《诗》的不足 | 第175-177页 |
结语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4页 |
后记 | 第184-1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或已接受的学术论文 | 第185-18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