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股东瑕疵出资的法律界定 | 第11-15页 |
(一) 瑕疵出资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瑕疵出资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三) 股东瑕疵出资承担法律后果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 资本维持原则 | 第13页 |
2. 信托基金理论 | 第13页 |
3. 法定义务理论 | 第13-14页 |
4.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 第14-15页 |
二、我国股东瑕疵出资承担法律后果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 第15-19页 |
(一) 股东瑕疵出资承担法律后果的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1. 对已适当履行股东的责任 | 第15-16页 |
2. 对公司的法律责任 | 第16页 |
3. 对债权人的法律责任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对瑕疵出资股东承担法律责任所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1. 责任主体不完善 | 第17页 |
2. 程序权益缺乏保证 | 第17-18页 |
3. 瑕疵股权转让问题 | 第18页 |
4. 失权问题 | 第18-19页 |
三、股东瑕疵出资出资承担法律后果的完善 | 第19-23页 |
(一) 完善责任主体 | 第19-20页 |
1. 充实发起人责任 | 第19页 |
2. 规定高级管理人员责任 | 第19页 |
3. 完善第三人责任 | 第19-20页 |
(二) 完善程序性规定 | 第20页 |
1. 明确请求权主体 | 第20页 |
2. 规定诉讼时效 | 第20页 |
(三) 瑕疵股权转让问题 | 第20-21页 |
1. 瑕疵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 第20-21页 |
2. 瑕疵股权转让的责任承担 | 第21页 |
(四) 构建失权制度 | 第21-23页 |
四、我国失权制度的构建 | 第23-30页 |
(一) 失权制度法理分析 | 第23-27页 |
1. 失权制度的概念 | 第23页 |
2. 构建股东失权制度的理论解释 | 第23-27页 |
(二) 失权制度的构建 | 第27-30页 |
1. 构建失权制度的方式 | 第27-28页 |
2. 失权程序的构建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