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鄂尔多斯地区地质历史概况 | 第12-15页 |
第三节 前期研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及划分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8-22页 |
第三章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 | 第22-50页 |
第一节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冲积扇沉积体系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河流沉积体系 | 第26-29页 |
第四节 湖泊沉积体系 | 第29-30页 |
第五节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30-31页 |
第六节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31-36页 |
第七节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36-39页 |
第八节 障壁海岸沉积体系 | 第39-47页 |
第九节 陆棚沉积体系 | 第47-49页 |
第十节 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特征 | 第50-69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本溪组(靖远组、羊虎沟组)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第51-54页 |
第三节 太原组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第54-58页 |
第四节 山西组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第58-62页 |
第五节 下石盒子组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第62-64页 |
第六节 上石盒子组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第64-66页 |
第七节 石千峰组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第66-67页 |
第八节 沉积相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层序地层分析 | 第69-95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69-70页 |
第二节 层序级别及划分 | 第70-75页 |
第三节 层序地层特征及层序地层格架 | 第75-83页 |
第四节 层序成因机制分析 | 第83-95页 |
第六章 古气候 | 第95-100页 |
第一节 古气候标志以及研究古气候的意义 | 第95-96页 |
第二节 古气候变迁的原因 | 第96-97页 |
第三节 晚石炭世本溪期和早二叠世太原期生物组合及气候特征 | 第97页 |
第四节 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生物组合及气候特征 | 第97-98页 |
第五节 古气候对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的影响 | 第98-100页 |
第七章 层序充填和古地理演化 | 第100-116页 |
第一节 物源分析 | 第100-109页 |
第二节 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 第109-11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128-130页 |
图版说明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