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次微米芳纶浆粕短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填充橡胶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8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芳纶与芳纶-橡胶复合材料第18-31页
        1.2.1 芳纶纤维与芳纶浆粕第18-22页
        1.2.2 芳纶浆粕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第22-23页
        1.2.3 对位芳纶浆粕在橡胶增强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第23-24页
        1.2.4 对位芳纶浆粕的表面改性第24-28页
        1.2.5 对位芳纶浆粕的预处理第28-30页
        1.2.6 纤维性能表征分析方法第30-31页
    1.3 预分散橡胶助剂母粒第31-34页
        1.3.1 预分散芳纶浆粕母粒的配方设计第31-33页
        1.3.2 预分散芳纶浆粕母粒的制备工艺第33-34页
    1.4 短纤维补强橡胶机理第34-36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6页
    1.6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36-38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8-48页
    2.1 实验原材料及配方第38-40页
        2.1.1 实验所用部分试剂第38-39页
        2.1.2 实验基础配方第39-40页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第40-41页
    2.3 实验步骤与工艺第41-43页
        2.3.1 预分散芳纶浆粕母胶粒的制备第41-42页
        2.3.2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42-43页
        2.3.3 硫化条件第43页
        2.3.4 薄膜压片的制备第43页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第43-48页
        2.4.1 硫化特性曲线第43-44页
        2.4.2 混炼胶门尼粘度测试第44页
        2.4.3 力学性能测试第44-45页
        2.4.4 混炼胶流变性能分析第45页
        2.4.5 橡胶加工性能分析第45页
        2.4.6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TA)第45-46页
        2.4.7 耐磨性能测试第46页
        2.4.8 热失重分析(TGA)第46页
        2.4.9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6-47页
        2.4.10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47页
        2.4.11 傅利叶红外光谱(FTIR)第47页
        2.4.1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第47-48页
第三章 次微米芳纶浆粕短纤维的结构表征和表面改性研究第48-62页
    3.1 芳纶浆粕的表征第49-52页
        3.1.1 芳纶浆粕微观结构观察(SEM)第49-50页
        3.1.2 红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3.1.3 AP和AF电子能谱分析(EDS)第51-52页
        3.1.4 热失重分析(TGA)第52页
    3.2 芳纶浆粕母胶的制备第52-55页
        3.2.1 芳纶浆粕母胶配方设计第52-54页
        3.2.2 芳纶浆粕母胶粒制备工艺设计第54-55页
    3.3 芳纶浆粕母胶粒的性能表征第55-56页
    3.4 高活性芳纶浆粕母胶使用条件的确定第56-59页
        3.4.1 芳纶浆粕用量的确定第56-58页
        3.4.2 辊距和出片角度的确定第58-59页
    3.5 阶段总结第59-62页
第四章 次微米芳纶浆粕短纤维填充橡胶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第62-80页
    4.1 芳纶浆粕在乙丙橡胶中的应用研究第62-69页
        4.1.1 前言第62-63页
        4.1.2 芳纶对乙丙橡胶混炼胶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4.1.3 芳纶-乙丙橡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形态分析第65-67页
        4.1.4 芳纶对乙丙橡胶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7-69页
        4.1.5 阶段总结第69页
    4.2 芳纶浆粕在丁腈橡胶中的应用研究第69-80页
        4.2.1 前言第69-70页
        4.2.2 芳纶对丁腈橡胶混炼胶性能的影响第70-72页
        4.2.3 芳纶-丁腈橡胶微观结构分析第72-74页
        4.2.4 芳纶-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74-78页
        4.2.5 芳纶对丁腈橡胶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第78-79页
        4.2.6 阶段总结第79-80页
第五章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90页
研究成果及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92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2-93页
附件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城市煤气规划设计院战略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通信制造业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