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致谢 | 第10-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1页 |
·纳米结构单元 | 第18-20页 |
·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 第20-23页 |
·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 | 第20-22页 |
·影响粉体表面化学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 | 第22页 |
·表面改性效果的评价 | 第22-23页 |
·纳米结构单元的物性及应用 | 第23-29页 |
·纳米粉体的特性 | 第23-24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 第24-26页 |
·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6-2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纳米结构改性设计与实验方法 | 第31-42页 |
·前言 | 第31-35页 |
·纳米粒子表面有机化改性的方法 | 第31-32页 |
·纳米粒子表面金属化改性的方法 | 第32-34页 |
·无机成分包覆改性的方法 | 第34-35页 |
·改性方案 | 第35-38页 |
·氧化铝的改性方案 | 第35页 |
·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案 | 第35-36页 |
·碳化硅的改性方案 | 第36-37页 |
·超细绢云母的改性方案 | 第37-38页 |
·吸波涂料制备过程中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40页 |
·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 | 第38-39页 |
·试剂预处理 | 第39-40页 |
·实验设备 | 第40页 |
·表征方法与性能测试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纳米氧化铝的表面改性、光催化特性 | 第42-56页 |
·概述 | 第42-43页 |
·纳米氧化铝粉体表面偶联剂改性 | 第43-47页 |
·样品制备 | 第43页 |
·表征与评价 | 第43页 |
·偶联剂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水解条件对偶联作用的影响 | 第43-44页 |
·偶联条件对偶联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改性纳米氧化铝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偶联剂修饰对纳米氧化铝的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纳米氧化铝粉体表面预接枝聚合改性 | 第47-50页 |
·样品制备 | 第47页 |
·表征方法 | 第47页 |
·复合接枝聚合表面改性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聚合条件对有机物包覆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48页 |
·改性纳米氧化铝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改性机理 | 第48-49页 |
·Al_2O_3/PMMA复合物 | 第49-50页 |
·Al_2O_3表面无机沉积包覆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50-55页 |
·仪器及药品 | 第50页 |
·TiO_2/Al_2O_3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50-51页 |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UV-Vis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光催化性能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及其吸波性能 | 第56-70页 |
·引言 | 第56-58页 |
·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 | 第58-67页 |
·化学镀改性 | 第58-59页 |
·预处理 | 第58页 |
·化学镀 | 第58-59页 |
·表面有机化改性 | 第59页 |
·表面偶联剂修饰 | 第59页 |
·聚合物包覆改性 | 第59页 |
·表征方法与性能测试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改性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碳纳米管金属复合物的表面有机物改性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吸波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样品制备 | 第67页 |
·性能测试 | 第67页 |
·磁性金属表面改性对碳纳米管吸波涂料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纳米碳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及其吸波性能 | 第70-86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纳米碳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 | 第71-83页 |
·化学镀改性 | 第71-72页 |
·镀前预处理 | 第71页 |
·化学镀 | 第71-72页 |
·表面有机物改性 | 第72页 |
·表面偶联剂修饰 | 第72页 |
·聚合物包覆改性 | 第72页 |
·表征方法与性能测试 | 第72-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3页 |
·化学镀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73-81页 |
·表面有机物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81-83页 |
·吸波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 第83-84页 |
·吸波涂料的制备 | 第83页 |
·性能测试 | 第83页 |
·磁性金属化学镀改性对涂料吸波性能的影响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超细绢云母粉的表面改性及其导电性能 | 第86-101页 |
·概述 | 第86-87页 |
·超细绢云母粉体表面偶联剂改性 | 第87-91页 |
·样品制备 | 第87页 |
·表征与评价 | 第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水解条件对绢云母粉偶联改性的影响 | 第87-88页 |
·偶联条件对偶联包覆率的影响 | 第88-89页 |
·改性云母粉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9-91页 |
·偶联剂修饰对超细绢云母性能的影响 | 第91页 |
·超细绢云母粉表面预接枝聚合改性 | 第91-95页 |
·样品制备 | 第91页 |
·表征方法 | 第91-92页 |
·表面预接枝聚合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92-95页 |
·聚合条件对有机物包覆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聚合物包覆绢云母粉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改性机理 | 第93-94页 |
·绢云母/PMMA复合物 | 第94-95页 |
·超细绢云母粉表面化学镀改性及其导电涂料的性能 | 第95-99页 |
·化学镀改性 | 第95-96页 |
·镀前预处理 | 第95页 |
·化学镀 | 第95-96页 |
·导电涂料的制备 | 第96页 |
·表征方法和性能测试 | 第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99页 |
·镀层的组成与微观结构 | 第96-98页 |
·云母表面镀镍率与化学镀时间的关系 | 第98页 |
·云母导电涂料的性能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改进方向 | 第101-106页 |
·全文总结 | 第101-103页 |
·今后工作改进方向 | 第103-106页 |
·关于吸波涂料研究 | 第103-104页 |
·关于绢云母改性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