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大学作为区域创新主体的理论渊源 | 第10-11页 |
·大学作为区域创新主体的实践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2 区域创新及创业型大学理论概述 | 第15-26页 |
·从“创新”到“区域创新” | 第15-16页 |
·对“技术创新”的界定 | 第15-16页 |
·区域创新体系 | 第16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 第16-17页 |
·区域创新的主体 | 第17-18页 |
·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 | 第18页 |
·区域创新体系能力研究 | 第18-19页 |
·创业型大学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3页 |
·关于创业型大学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创业型大学崛起的原因 | 第20-21页 |
·关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21-23页 |
·三螺旋中区域创新体系下的创业型大学 | 第23-25页 |
·区域创新空间 | 第23-24页 |
·区域创新空间的组织者——创业型大学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美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 第26-35页 |
·美国大学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美国大学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知识和技术支撑 | 第26页 |
·为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本,培养立足于地区发展的人才 | 第26-27页 |
·注重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培养技术创新的企业家 | 第27页 |
·注重大学对区域经济的技术转移效应 | 第27-28页 |
·美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现状 | 第28-30页 |
·美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归因分析 | 第30-35页 |
·知识创造方面 | 第30-32页 |
·知识传播方面 | 第32-35页 |
4 区域创新体系下我国大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以北京地区为例 | 第35-47页 |
·我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和内容 | 第35-36页 |
·我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 | 第35-36页 |
·我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 | 第36页 |
·我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36-42页 |
·知识创造 | 第37页 |
·知识传播 | 第37-39页 |
·高校区域创新绩效 | 第39-42页 |
·北京市大学区域创新能力分析 | 第42-47页 |
·北京市区域概况 | 第42-43页 |
·实证分析:北京地区与硅谷地区大学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 第43-47页 |
5 我国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47-59页 |
·我国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4页 |
·知识创造 | 第47-50页 |
·知识传播 | 第50-52页 |
·区域创新绩效 | 第52-54页 |
·提升我国大学区域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54-59页 |
·三螺旋中的大学 | 第54-56页 |
·三螺旋中的政府 | 第56-57页 |
·三螺旋中的企业 | 第57-59页 |
6 结语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A | 第64-66页 |
附录B | 第66-67页 |
附录C | 第67-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