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林隙概念 | 第11-12页 |
·林隙特征 | 第12-13页 |
·林隙微生境研究 | 第13-14页 |
·林隙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14-16页 |
·甜槠林研究 | 第16-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8-19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地质地貌 | 第18-19页 |
·气候水文 | 第19页 |
·动植物资源 | 第19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区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样地调查 | 第19-20页 |
·数据统计 | 第20页 |
·研究区群落结构方法 | 第20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微环境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小气候因子测定方法 | 第21页 |
·土壤因子测定方法 | 第21-23页 |
·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土壤养分及pH值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森林物种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样方设置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4-59页 |
·研究区群落结构 | 第24-27页 |
·研究区群落结构 | 第27-31页 |
·林隙在森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 | 第27页 |
·林隙形状 | 第27页 |
·林隙的大小 | 第27-30页 |
·林隙的形成方式 | 第30-31页 |
·形成一个林隙的形成木数量 | 第31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微环境比较研究 | 第31-53页 |
·光因子变化规律 | 第31-36页 |
·光照日变化 | 第31-34页 |
·生长季内光照变化 | 第34-35页 |
·光照随林隙梯度变化 | 第35-36页 |
·气温变化规律 | 第36-39页 |
·气温日变化 | 第36-39页 |
·气温在生长季内的变化 | 第39页 |
·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规律 | 第39-43页 |
·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 第40-42页 |
·空气相对湿度在生长季内的变化 | 第42-43页 |
·土壤因子 | 第43-53页 |
·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 | 第43页 |
·土壤含水率的水平梯度变化 | 第43-44页 |
·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44-51页 |
·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 第44-47页 |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 第47-50页 |
·地表最高、最低温度在生长季内的变化 | 第50-51页 |
·林隙内、外土壤pH值及营养成分比较 | 第51-53页 |
·林隙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51页 |
·林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51-52页 |
·林隙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林隙对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林隙对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森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53-59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不同大小林隙内植物群落特征 | 第53-55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不同大小林隙内乔木树种组成及重要值比较 | 第53-54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不同大小林隙内灌木、草本植物组成及多度比较 | 第54-55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与非林隙的物种多样性 | 第55-57页 |
·乔木树种多样性分析 | 第55-56页 |
·灌木、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56-57页 |
·森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57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不同大小级林隙物种多样性变化 | 第57-59页 |
·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 | 第57页 |
·灌木、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 | 第57-58页 |
·森林物种多样性随林隙大小的变化 | 第58页 |
·林隙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变化 | 第58-59页 |
6 小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研究区群落结构 | 第59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形成及特点研究 | 第59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微环境比较研究 | 第59-60页 |
·安徽查湾甜槠林林隙森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A | 第70-71页 |
附录B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