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8-10页
   ·利益相关者观念的产生第8-9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股东至上主义思路第9页
   ·国有企业的共同治理理论第9-10页
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释第10-12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精髓第10-11页
   ·利益相关者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第11-12页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回顾第12-18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历程—基于纵向的时间坐标第12-13页
     ·企业生存阶段(1963-1984)第12页
     ·战略管理阶段(1984-1995)第12页
     ·动态发展阶段(1995至今)第12-13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综述—基于横向的内容坐标第13-18页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第13-14页
     ·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以资产专用性、资源依赖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第14页
       ·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第14页
       ·以产权理论为基础第14-15页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第15-18页
       ·多维细分法第15-16页
       ·米切尔(MITCHELL)评分法第16-18页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回顾第18-21页
   ·我国国有企业的定位第18-19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第19-21页
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公司治理问题第21-25页
   ·国有企业的外部治理问题第21页
     ·资本市场的一股独大问题第21页
     ·经理人市场不成熟第21页
   ·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第21-25页
     ·内部治理机构的畸形化第22-23页
     ·经营者控制现象第23-25页
6 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创建与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第25-39页
   ·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创建第25-28页
     ·产权理论的缺陷第25-27页
     ·创建公平竞争的外部治理环境第27-28页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股东至上主义批判与德日共同治理经验的借鉴第28-33页
     ·国有企业改革的股东至上主义批判第28-30页
     ·德国、日本的共同治理经验第30-33页
   ·国有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第33-39页
     ·职工董事治理制度的构建第34-35页
     ·银行董事治理制度的构建第35-36页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第36-39页
结论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43-44页
详细摘要第44-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刚石切削岩石的模拟
下一篇:纵向数据变系数回归模型交叉核实核估计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