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植物内生细菌 | 第12-15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生物多样性 | 第12-13页 |
| ·植物内生细菌功能多样性 | 第13-15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培养方法 | 第15-16页 |
| ·非培养方法 | 第16-19页 |
| ·甘草 | 第19-21页 |
| ·甘草价值 | 第20-21页 |
| ·甘草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立论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立论依据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培养方法对甘草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 第24-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土壤特性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培养 | 第25-26页 |
| ·分离细菌的DNA 提取 | 第26页 |
| ·分离细菌的ERIC-PCR 扩增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甘草内生细菌分离、纯化结果 | 第27-28页 |
| ·分离细菌DNA 提取结果 | 第28页 |
| ·ERIC-PCR 图谱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非培养方法研究甘草非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 | 第30-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 ·植物基因组DNA 的提取(谢中稳,1999) | 第30-31页 |
| ·细菌16S rDNA 的 PCR 扩增 | 第31-32页 |
| ·PCR 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第32-33页 |
| ·DGGE 条带的回收和重新扩增 | 第33页 |
| ·DGGE 回收条带的克隆和转化 | 第33-34页 |
| ·DGGE 条带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 ·甘草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4页 |
| ·内生细菌16S rDNA 片段的PCR 扩增及纯化 | 第34-36页 |
| ·甘草内生细菌 PCR 产物的DGGE 垂直胶分离 | 第36-37页 |
| ·水平 DGGE 对甘草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7页 |
| ·DGGE 回收条带的克隆和转化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7-38页 |
| ·DGGE 条带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 第38页 |
| ·讨论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培养方法与非培养方法在甘草内生细菌研究中的差异 | 第40-49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 ·分离细菌DNA 及基因组 DNA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分离细菌16S rDNA 片断扩增 | 第40页 |
| ·分离细菌PCR 产物 DGGE 分析 | 第40页 |
| ·基因组细菌16S rDNA 的PCR 扩增 | 第40页 |
| ·分离细菌PCR 产物及基因组细菌16S rDNA 的PCR 产物的DGGE 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 ·分离细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 ·分离细菌 16S rDNA 片断扩增 | 第41-42页 |
| ·分离细菌 PCR 产物DGGE 分析 | 第42-43页 |
| ·分离细菌 PCR 产物及基因组细菌16S rDNA 的PCR 产物的DGGE 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 ·分离细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44-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一株甘草内生分离细菌的鉴定 | 第49-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 ·分离菌株 | 第49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 ·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 | 第49页 |
| ·生理生化分析 | 第49页 |
| ·Api 20E 细菌鉴定系统分析 | 第49页 |
| ·Biolog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分析 | 第49页 |
| ·16S rDNA 全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第49-50页 |
| ·聚类分析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 ·形态特征 | 第51页 |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51-52页 |
| ·WS10b 16S rDNA 全序列测定结果及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 ·讨论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 附录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配方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