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美国不方便法院原则概述 | 第9-15页 |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概述 | 第9页 |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确立 | 第9-11页 |
三、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立法 | 第11-12页 |
四、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美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 | 第15-24页 |
一、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需考量的因素 | 第15-18页 |
(一) 私的利益因素 | 第15-17页 |
(二) 公的利益因素 | 第17-18页 |
二、美国法院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具体情况 | 第18-21页 |
(一) 原告是美国公民 | 第18-19页 |
(二) 原告或者双方当事人都不是美国公民 | 第19-20页 |
(三) 原告与被告都是美国公民 | 第20-21页 |
三、一些州的实践 | 第21-24页 |
(一) 在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上的趋同化 | 第21-22页 |
(二) 与联邦法院持不同的见解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美国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分析 | 第24-36页 |
一、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积极效果 | 第24-26页 |
(一) 抑制挑选法院 | 第24页 |
(二) 体现国际礼让 | 第24-25页 |
(三) 减少法院负担 | 第25页 |
(四) 抑制宽泛的管辖权 | 第25-26页 |
二、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消极后果 | 第26-30页 |
(一) 歧视外国原告 | 第26-27页 |
(二) 过度保护本国利益 | 第27页 |
(三) 滥用自由裁量权 | 第27-28页 |
(四) 造成新的审判拖延 | 第28页 |
(五) 上诉法院审查不够 | 第28-29页 |
(六) 原告无救济 | 第29页 |
(七) 理论基础薄弱 | 第29-30页 |
(八) 被告反向挑选法院 | 第30页 |
三、美国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修正 | 第30-36页 |
(一) 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31页 |
(二) 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前提 | 第31-32页 |
(三) 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举证 | 第32页 |
(四) 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分析标准 | 第32-34页 |
(五) 关于中止诉讼 | 第34-35页 |
(六) 上诉法院的审查标准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不方便法院原则与中国 | 第36-44页 |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现状 | 第36-38页 |
(一) 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 第36-37页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 第37-38页 |
二、我国应该适当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 | 第38-40页 |
(一) 我国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原因 | 第38-39页 |
(二) 我国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意义 | 第39-40页 |
三、我国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立法建议 | 第40-44页 |
(一) 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 第40-41页 |
(二) 我国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条件 | 第41-42页 |
(三) 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程序问题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