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18-25页 |
·土地制度、农地制度的定义 | 第18-19页 |
·农地制度的内容 | 第19-20页 |
·农地产权制度 | 第19页 |
·农地经营制度 | 第19-20页 |
·农地管理制度 | 第20页 |
·农地制度各内容间的关系 | 第20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 | 第20-21页 |
·基础理论 | 第21-25页 |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 第21-22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24页 |
·规模经营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 | 第25-26页 |
·全国基本实行土地承包到户(1978-1983年) | 第25页 |
·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年以上(1984-1993年) | 第25-26页 |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1993年后) | 第26页 |
·农地制度改革的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后) | 第26页 |
·现行我国农地制度下农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6-32页 |
·土地利用短期行为严重,土地肥力下降 | 第28页 |
·土地资源细碎化经营,规模效益低下 | 第28-29页 |
·土地流转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 | 第29-30页 |
·弃耕、撂荒现象普遍,粮食总量减少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农地制度改良的分析框架与客观条件 | 第34-43页 |
·我国农地制度改良的分析框架 | 第34-37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为农地制度改良提供了客观条件 | 第37-38页 |
·农用地等、级、价体系的建立促进农地制度的变革 | 第38-43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保护了农民土地权益 | 第38-40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反映耕地质量细微变化的技术手段 | 第40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促进了农地流转市场建设 | 第40-41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为建立农地地籍管理制度打下基础 | 第41-43页 |
第5章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平台下的农地制度改良 | 第43-56页 |
·我国农地制度改良的主要目标 | 第43页 |
·我国农地制度改良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我国农地制度改良的总体思路 | 第44-47页 |
·具体制度改良 | 第47-56页 |
·农地产权制度改良:建立农地合理流转的长效机制 | 第47-49页 |
·农地经营制度改良:实行新型农地股份合作制 | 第49-52页 |
·农地管理制度改良:加强农地地籍管理 | 第52-53页 |
·外部配套制度 | 第53-5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论文小结 | 第56-57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