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内涵 | 第8-18页 |
| (一) 地区概念 | 第8-11页 |
| 1、“少数民族地区” | 第8-9页 |
| 2、“新农村” | 第9-11页 |
| (二) 文化概念 | 第11-18页 |
| 1、“先进文化” | 第11-13页 |
| 2、“和谐文化” | 第13-16页 |
|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 第16页 |
| 4、“新农村和谐文化” | 第16-18页 |
|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18-25页 |
| (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 | 第18-19页 |
| 1、经济状况好转,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 第18页 |
| 2、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进步 | 第18页 |
| 3、文化建设氛围有所增强 | 第18-19页 |
| (二)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1、民族教育阵地严重萎缩,村民文化素质低下 | 第19页 |
|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严重匮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 | 第19-20页 |
| 3、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亡 | 第20页 |
| 4、自办文化尚未兴起,不良文化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 | 第20页 |
| (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0-25页 |
| 1、客观原因 | 第20-23页 |
| 2、主观原因 | 第23-25页 |
| 三、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25-30页 |
| (一) 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第25-26页 |
| 1、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道德基准 | 第25页 |
| 2、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5-26页 |
| 3、有利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 第26页 |
| 4、是建设我国和谐少数民族区的前提与保障 | 第26页 |
| (二) 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第26-30页 |
|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27页 |
| 2、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 | 第27-28页 |
| 3、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 | 第28页 |
| 4、抵御境外不良文化和腐朽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现实要求 | 第28-30页 |
| 四、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 第30-36页 |
| (一) 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30-31页 |
| 1、把握时代脉搏,平衡发展 | 第30页 |
| 2、开展建设和谐民族文化的实际行动 | 第30-31页 |
| 3、提高少数民族村民的文化素质,培育文明风尚 | 第31页 |
|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 第31页 |
| 5、弘扬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第31页 |
| (二) 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 第31-36页 |
| 1、科学理论和现实基础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指导的原则 | 第32-33页 |
| 2、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突出个性的原则 | 第33页 |
| 3、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突出创新的原则 | 第33-36页 |
| 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 | 第36-43页 |
| (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 第36-39页 |
| 1、凸显乡村特质,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 | 第36-37页 |
| 2、把握时代脉搏,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和谐文化的创新 | 第37-38页 |
| 3、理清文化脉络,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 第38-39页 |
| (二)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39-43页 |
| 1、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 第39-40页 |
| 2、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 | 第40-41页 |
| 3、实施教育科技带动战略,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大发展 | 第41-42页 |
| 4、以鲜明的政治主题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注意文化安全问题 | 第42页 |
| 5、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强人才资本的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