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反垄断争议的基本概述 | 第8-11页 |
第一节 反垄断争议的定义和分类 | 第8页 |
第二节 反垄断争议传统的解决办法 | 第8-9页 |
第三节 反垄断争议的仲裁解决机制的优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争议事项可仲裁性概述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可仲裁性问题 | 第11页 |
第二节 确定可仲裁性的意义 | 第11-14页 |
一、决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以及仲裁庭的管辖权 | 第12页 |
二、决定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 第12-13页 |
三、关系到仲裁裁决的撤销 | 第13-14页 |
第三节 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判断标准 | 第14-21页 |
一、可仲裁性的理论分析 | 第14-15页 |
二、影响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因素 | 第15页 |
三、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判断标准 | 第15-21页 |
第三章 相关国家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立法与实践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美国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立法和实践发展 | 第21-23页 |
一、"美国安全规则"(American Safety Rule) | 第21-22页 |
二、美国对于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态度缓和 | 第22-23页 |
三、美国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新发展 | 第23页 |
第二节 欧洲主要国家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立法和实践 | 第23-2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我国关于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立法与实践 | 第27-34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法律现状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我国承认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意义和可行性 | 第28-31页 |
一、承认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对我国的意义 | 第28-29页 |
二、我国承认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立法与实践上完善反垄断争议可仲裁性的思考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