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磷高效机理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缺磷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12-14页 |
·根系生理学特性 | 第14页 |
·磷效率遗传学研究及磷高效基因型筛选 | 第14-15页 |
·林木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未来与展望 | 第16-18页 |
第2章 引言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 第18页 |
·论文研究的预期结果 | 第18-19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马尾松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早期生长反应 | 第1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 | 第19页 |
·马尾松优良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和肥效持续性 | 第19-20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 第20页 |
·不同磷水平下马尾松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配合力分析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 第21页 |
·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磷效率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 第2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收获和测定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1页 |
·不同栽植密度下马尾松种源早期生长反应 | 第23-27页 |
·不同栽植密度下马尾松种源生长的遗传分化 | 第23-24页 |
·马尾松种源对初植密度的遗传反应差异 | 第24-25页 |
·马尾松种源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 | 第25页 |
·不同初植密度下马尾松种源的生长表现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三种磷水平下马尾松种源生长反应及肥效持续性 | 第27-31页 |
·马尾松优良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式样差异 | 第27-28页 |
·马尾松生长的种源与磷肥交互效应及年龄效应 | 第28页 |
·马尾松优良种源施用磷肥的肥效大小和持效性 | 第28-29页 |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生长分化和林分内生长异质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页 |
·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磷效率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 第31-35页 |
·两种磷水平下主要生长性状的表现 | 第31-32页 |
·两种磷水平下马尾松测交系子代根系生长参数 | 第32-34页 |
·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磷效率差异 | 第34页 |
·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磷效率与其相关性状的关系 | 第34-35页 |
·马尾松磷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控制及与磷素环境的关系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马尾松苗木生长和根系性状基因作用方式及磷素环境影响 | 第35-41页 |
·不同磷水平下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方差分析 | 第35-37页 |
·不同磷水平下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的GCA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磷水平下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的SCA分析 | 第38-39页 |
·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的遗传控制及磷素环境影响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5页 |
·初植密度对马尾松优良种源早期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马尾松优良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和肥效持续性 | 第42-43页 |
·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磷效率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 第43-44页 |
·不同磷水平下马尾松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配合力分析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与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