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解槽槽壳温度在线检测及槽况诊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铝电解工业的发展历史与工艺简介 | 第10-12页 |
| ·铝工业概述 | 第10页 |
| ·铝电解工业的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 ·铝电解工艺简介 | 第12页 |
| ·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2-13页 |
| ·工业生产中产品质量的监控 | 第13页 |
| ·在线安全检测和保护 | 第13页 |
| ·减少能源损失降低能源消耗 | 第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 ·课题意义 | 第14-16页 |
| ·强化电流是铝电解企业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课题意义 | 第14-16页 |
| ·槽壳温度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红外测温原理和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5页 |
| ·红外测温原理及意义 | 第18-20页 |
| ·常用的红外测温仪器简介 | 第20-22页 |
| ·红外测温仪 | 第20-22页 |
| ·红外热电视 | 第22页 |
| ·红外热像仪 | 第22页 |
| ·系统结构及总体其设计 | 第22-25页 |
| ·系统设计要求 | 第22-23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3页 |
| ·系统设计流程 | 第23-24页 |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系统通讯网络结构介绍 | 第25-30页 |
| ·RS485通讯及协议 | 第25-26页 |
| ·CAN总线通讯 | 第26-28页 |
| ·CAN2.0简介 | 第26-27页 |
| ·CAN2.0规范 | 第27-28页 |
| ·铝电解槽壳温度检测系统采用CAN总线的优点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51页 |
| ·采集控制器模块 | 第30-36页 |
| ·C8051F020单片机 | 第30-32页 |
| ·系统电源部分设计 | 第32-33页 |
| ·晶体振荡电路以及复位电路 | 第33-34页 |
| ·存储器模块 | 第34页 |
| ·实时时钟模块 | 第34-35页 |
| ·LCD显示模块 | 第35-36页 |
| ·JTAG部分设计 | 第36页 |
| ·点式红外测温仪的选型 | 第36-40页 |
| ·确定红外测温仪的测温范围 | 第37页 |
| ·确定目标尺寸 | 第37页 |
| ·确定距离系数(光学分辨率) | 第37-38页 |
| ·确定波长范围 | 第38页 |
| ·确定响应时间 | 第38-39页 |
| ·确定信号处理能力 | 第39页 |
| ·环境条件考虑 | 第39页 |
| ·红外测温仪的标定 | 第39-40页 |
| ·RS485通讯模块 | 第40-41页 |
| ·RS485电气规定问题 | 第40页 |
| ·RS485的接地问题 | 第40-41页 |
| ·RS485电路连接图 | 第41页 |
|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模块 | 第41-44页 |
| ·步进电机分类极其特点 | 第42页 |
|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 | 第42-43页 |
|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选型 | 第43-44页 |
| ·CCD | 第44页 |
| ·2.4G无线发射接收器 | 第44-45页 |
| ·数传电台 | 第45-46页 |
| ·数传电台的特点 | 第45页 |
| ·数传电台的选型 | 第45-46页 |
| ·RS485转CAN模块CAN-485B | 第46-47页 |
| ·系统主控制室硬件组成 | 第47-49页 |
| ·CAN总线智能网络智能通信接口PCI5121 | 第48页 |
| ·视频采集卡AT-V70 | 第48-49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1-64页 |
| ·软件运行环境介绍 | 第51-52页 |
| ·采集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52-58页 |
| ·RS485通信模块 | 第53-54页 |
| ·红外测温模块 | 第54页 |
| ·LCD显示流程图 | 第54-55页 |
| ·CAN-485B通信过程 | 第55-58页 |
| ·系统上位机设计 | 第58-64页 |
| ·开发软件VB6.0优点 | 第58-59页 |
| ·上位软件功能分析 | 第59-60页 |
| ·温度曲线显示 | 第60-61页 |
| ·温度色谱图设计 | 第61-64页 |
| 第六章 槽况诊断的研究 | 第64-73页 |
| ·电解槽结壳与槽壳温度的关系 | 第64-66页 |
| ·槽况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 | 第66-73页 |
| ·建立槽况诊断专家系统的必要性和难点 | 第66-67页 |
| ·槽壳温度检测系统与专家系统的关系 | 第67页 |
| ·槽况专家诊断系统的结构 | 第67-68页 |
| ·数据的表示及组织 | 第68-69页 |
| ·知识的表示及组织 | 第69-70页 |
| ·概率性推理 | 第70-71页 |
| ·专家系统输入及其诊断输出结果 | 第71-73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 附录B 步进电机驱动器连接图 | 第79-80页 |
| 附录C 数传电台ND250A性能指标 | 第80-82页 |
| 附录D 某时刻槽壳温度检测结果数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