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之“仁”学解读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一、海明威研究现状 | 第6-7页 |
第二节 论文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 第7-9页 |
第二章 “仁”学探微 | 第9-20页 |
第一节 乐感文化 | 第9-12页 |
一、乐感之意 | 第9-10页 |
二、乐感文化背景与文本背景的比较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仁者之爱 | 第12-16页 |
一、“杀身以成仁” | 第13-15页 |
二、“天下归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仁者之乐 | 第16-18页 |
一、孔子之乐 | 第16-17页 |
二、仁者之乐 | 第17-18页 |
第四节“仁”对“礼”“乐”的统摄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个人”到“集体”之“仁” | 第20-31页 |
第一节 海明威“准则英雄”主题解读 | 第20-27页 |
一、海明威的“准则英雄”形象 | 第20-21页 |
二、《太阳照常升起》中消极遁世的个人主义 | 第21-23页 |
三、《永别了,武器》中独面一切的“硬汉” | 第23-24页 |
四、《丧钟为谁而鸣》中通力合作的“硬汉” | 第24-26页 |
五、《老人与海》中由团结支撑起的老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个人”到“集体”的转变即是成“仁”过程 | 第27-31页 |
第四章“仁”者之爱与“仁”者之“乐” | 第31-47页 |
第一节 无爱到有爱之“仁” | 第31-42页 |
一、《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爱缺失 | 第31-32页 |
二、《永别了,武器》中的狭义之爱 | 第32-33页 |
三、《丧钟为谁而鸣》“杀身以成仁”的“爱人” | 第33-37页 |
四、《老人与海》的“仁”者之“爱” | 第37-42页 |
第二节 “仁”者之“乐” | 第42-47页 |
第五章 结语:海明威“仁”学研究的意义 | 第47-49页 |
第一节 对海明威“准则英雄”一种新的阐释 | 第47页 |
第二节 海明威四部小说的一种新的欣赏角度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