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抗性品种抗稻瘟病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稻瘟病菌的致病性生理分化现象 | 第8-12页 |
·稻瘟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 第8-9页 |
·稻瘟菌的致病性 | 第9-11页 |
·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 | 第11-12页 |
·植物抗病性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结构抗性 | 第12页 |
·诱导抗性 | 第12-13页 |
·水稻抗瘟性的研究 | 第13-16页 |
·水稻抗瘟性的类型 | 第13-14页 |
·水稻抗瘟机制的研究 | 第14-16页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 | 第16-19页 |
·水稻的抗稻瘟病遗传与抗病基因定位 | 第16页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研究 | 第16页 |
·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 | 第16-17页 |
·抗稻瘟病基因克隆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稻瘟菌菌株筛选及不同品种抗扩展研究 | 第20-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供试仪器 | 第20页 |
·供试药品 | 第20页 |
·供试水稻品种 | 第20页 |
·供试菌株 | 第20-21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1页 |
·菌株的活化、扩繁以及产孢培养 | 第21页 |
·水稻苗的准备 | 第21页 |
·接种 | 第21-22页 |
·病情调查 | 第22页 |
·病斑扩展情况的调查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四个品种对相应菌株的抗病情况 | 第22-23页 |
·不同品种的病斑扩展情况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抗性生化反应 | 第24-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主要设备 | 第24页 |
·供试药品 | 第24-25页 |
·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供试培养基 | 第26页 |
·供试水稻品种与菌种 | 第26页 |
·分生孢子悬浮液、水稻苗的准备和接种 | 第26页 |
·取样方法 | 第26页 |
·酶液的提取 | 第26-27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相关酶系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同工酶电泳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叶片中糖类物质含量测定 | 第2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8页 |
·接种稻瘟菌后叶片中丙二醛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31-36页 |
·接种稻瘟菌后同工酶酶谱变化 | 第36-43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蛋白质谱带的变化 | 第44-48页 |
·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