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 | 第10-12页 |
·图位克隆法 | 第10-11页 |
·转座子标签法 | 第11页 |
·同源序列法 | 第11-12页 |
·植物抗病基因LRR结构域的功能特征 | 第12页 |
·植物抗病基因的进化 | 第12-13页 |
·定位抗病基因常用的分子标记和作图群体 | 第13-15页 |
·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机理 | 第15-22页 |
·症状 | 第15页 |
·病原菌的命名 | 第15-16页 |
·稻瘟病菌形态学特征和理化性质 | 第16页 |
·稻瘟病菌的致病侵染过程 | 第16-17页 |
·稻瘟病菌致病型的划分 | 第17页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17-21页 |
·已经克隆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特点 | 第21-22页 |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研究 | 第22-25页 |
·水稻抗病品种的分子育种 | 第25-26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页 |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接种与调查 | 第27-28页 |
·分子标记的开发、BAC文库筛选与候选克隆的确定 | 第28页 |
·shotgun文库构建和测序 | 第28-29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页 |
·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分析 | 第29页 |
·分子标记基因型记载方法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携带rbr2的水稻具有不同于携带Pib水稻的抗谱 | 第30-31页 |
·主效抗病QTL rbr2与Pib基因共分离 | 第31-32页 |
·rbr2基因的分离克隆 | 第32页 |
·rbr2基因序列分析 | 第32-35页 |
·Xa25(t)抗性分离分析 | 第35页 |
·Xa25(t)的精细定位 | 第35-39页 |
5 讨论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