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遗传基础的初步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4页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第11-18页
     ·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第11-13页
     ·上位假说第13-14页
     ·分子水平上的杂种优势理论第14-18页
       ·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14-15页
       ·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15-16页
       ·基因表达调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16-18页
       ·表观遗传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第18页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第18-19页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第19-21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第19页
     ·细胞核雄性不育第19-20页
     ·自交不亲和第20页
     ·化学杀雄第20页
     ·其他途径第20-21页
   ·DNA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21-22页
     ·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21页
     ·品种鉴定与指纹图谱绘制第21-22页
     ·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第22页
   ·油菜亚基因组杂种优势的利用第22-23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4页
2.第二代新型甘蓝型油菜与不育系杂种的表现及其遗传基础第24-65页
   ·试验设计第24页
   ·试验材料第24-28页
   ·试验方法第28-30页
     ·杂交组合的配制第28页
     ·田间试验第28页
     ·亲本材料DNA的提取及纯化第28-29页
     ·表型数据的调查第29页
     ·SSR标记的扩增与展示第29-30页
     ·数据的分析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64页
     ·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核不育系杂种的生物学产量和种子产量的优势表现第30-39页
     ·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核不育系杂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分析第39-59页
     ·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核不育系杂种的品质性状表现第59-61页
     ·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核不育系亲本间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的关系第61-63页
     ·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核不育系杂种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检测与分析第63-64页
   ·讨论第64-65页
3 研究总结第65-66页
4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阳水稻高产节肥栽培模式研究
下一篇:水稻抗稻瘟病基因rbr2的分离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t)的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