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0-26页 |
| 1 化学农药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1-14页 |
| ·农药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页 |
| ·农药对水稻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农药对水稻次生代谢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农药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4页 |
| 2 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 第14-16页 |
| 3 植物次生性物质抗虫性 | 第16-19页 |
| 4 类黄酮研究 | 第19-24页 |
| ·类黄酮结构与分类 | 第19页 |
| ·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类黄酮对植物的保护作用 | 第21-24页 |
| ·类黄酮与 UV-B 保护反应 | 第22-23页 |
| ·类黄酮与植物抗病性 | 第23页 |
| ·类黄酮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第23-24页 |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农药对水稻受害级别及抗性物质的影响 | 第26-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 ·供试水稻品种 | 第26页 |
| ·供试虫源 | 第26-27页 |
| ·供试药剂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 ·水稻受害级别 | 第27-28页 |
| ·类黄酮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农药处理对水稻受害级别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农药处理对水稻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农药诱导的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水稻受害级别的相关性 | 第32-34页 |
| 3 讨论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4种农药及其混合使用对水稻籽粒生长的影响 | 第37-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试验田及病虫发生概况 | 第37页 |
| ·试验药剂及用量 | 第37-3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 ·籽粒生长模型及参数 | 第38-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 ·药剂及其混合使用对强势粒各参数的影响 | 第39-42页 |
| ·不同处理对弱势粒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对 K 值的影响 | 第42页 |
| ·对 GT 的影响 | 第42页 |
| ·对R_0的影响 | 第42页 |
| ·对V_(max)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农药及其混合使用对水稻弱势粒增重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单剂及4 种药剂混合使用对籽粒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43页 |
| ·2 种药剂混合使用与4 种混合使用对籽粒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43页 |
| ·4 种药剂不同剂量混合使用对弱势粒籽粒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43-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