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5页 |
引言 | 第7页 |
·染色体单片段叠代系的构建 | 第7-11页 |
·染色体单片段叠代系的构建过程 | 第7-9页 |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叠代系进行 QTL 分析的优势 | 第9-10页 |
·单片段代换系建立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10-11页 |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 第11-13页 |
·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 | 第13-14页 |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 第14-15页 |
·水稻分蘖角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不同大小分蘖角株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控制分蘖角度基因的定位情况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5页 |
第二章 精细定位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位点 | 第25-38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29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分子标记发展 | 第26-27页 |
·CAPS标记和dCAPS标记 | 第27页 |
·叠代系构建 | 第27-28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8页 |
·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 | 第28页 |
·抗条纹叶枯病毒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qSTV11~(TQ)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29-30页 |
·自然诱发试验的质量检测和亚区间染色体片段叠代系抗、感归属划分 | 第30-33页 |
·qSTV11~(TQ)的精细定位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重病区自然鉴定方法在抗条纹叶枯病毒基因精细定位研究中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目标区间染色体单片段叠代系群体对于精细定位抗条纹叶枯病毒基因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控制水稻分蘖角的一个基因位点的精细定位 | 第38-45页 |
·摘要 | 第38页 |
·前言 | 第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材料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分子标记发展 | 第38-39页 |
·叠代系构建 | 第39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9页 |
·分蘖角大小的鉴定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分蘖角的遗传 | 第39-40页 |
·qTA-9~(TQ)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40-41页 |
·qTA-9~(TQ)的精细定位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