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4页 |
一、古代中医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 第12-15页 |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4页 |
(二)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4-15页 |
二、现代中医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 第15-17页 |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5-16页 |
(二)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6-17页 |
三、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第17-22页 |
(一) 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 第17-21页 |
(二) 对治疗的认识 | 第21-22页 |
四、监测血清CA125判断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研究近况 | 第22-23页 |
五、对中医药和西医治疗现状的探讨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4页 |
二、病例选择 | 第24-26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4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5-2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26页 |
(二) 观测指标 | 第26页 |
(三)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四) 随访方案 | 第27页 |
四、结果 | 第27-33页 |
(一)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7-28页 |
(二)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三) 统计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四) 安全性观察 | 第33页 |
(五) 随访 | 第33页 |
五、结论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5-40页 |
一、滋肾柔肝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立论依据 | 第35-36页 |
(一) 本病病机以肾虚为本,肾虚肝郁多见 | 第35页 |
(二) 治疗以滋肾柔肝为主 | 第35-36页 |
二、组方特点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36-38页 |
三、关于治疗中的其他问题 | 第38页 |
(一) 心理治疗 | 第38页 |
(二) 饮食起居 | 第38页 |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