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六盘山白垩纪盆地沉积演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9-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9-10页
        1.3.2 技术路线第10-11页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11-12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2-16页
    2.1 六盘山地区沉积特征第12-14页
    2.2 六盘山地区构造特征第14-16页
第三章 六盘山地区白垩系的沉积体系第16-40页
    3.1 地层序列及分布第16-20页
        3.1.1 野外剖面第16-17页
        3.1.2 地层发育特征第17-20页
    3.2 沉积特征第20-26页
        3.2.1 沉积相标志第20-23页
        3.2.2 剖面分析第23-26页
    3.3 沉积体系第26-34页
        3.3.1 冲积扇沉积体系第26-28页
        3.3.2 河流沉积体系第28-30页
        3.3.3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第30-31页
        3.3.4 湖泊沉积体系第31-34页
    3.4 沉积模式第34-40页
第四章 物源分析第40-62页
    4.1 古水流分析第40-42页
    4.2 砾石成分统计第42-43页
    4.3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第43-62页
        4.3.1 样品测试分析过程第44-45页
        4.3.2 锆石成因类型分析第45-52页
        4.3.3 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第52-56页
        4.3.4 沉积物源分析第56-62页
第五章 六盘山盆地演化过程第62-65页
    5.1 前白垩纪盆地演化第62页
    5.2 白垩纪盆地演化第62-65页
        5.2.1 三桥组(K_(1s))~和尚铺组(K_(1h))沉积时期(初始裂陷)第63页
        5.2.2 李洼峡组(K_(1l))~马东山组(K_(1s))沉积时期(稳定扩张)第63-64页
        5.2.3 乃家河组(K_(1n))沉积时期(抬升收缩)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A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D高校本科教育的财务运行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