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11页 |
| ·阳明后学与邹东廓之基本定位 | 第6-8页 |
| ·研究现状与意义、方法 | 第8-11页 |
| 第2章 学思历程 | 第11-19页 |
| ·契入良知教的机缘 | 第11-12页 |
| ·戒惧工夫之三变 | 第12-16页 |
| ·晚年体用之圆融 | 第16-19页 |
| ·体用无间的良知学之旨 | 第16-17页 |
| ·《学》、《庸》合一之旨 | 第17-19页 |
| 第3章 良知本体 | 第19-33页 |
| ·阳明良知之义 | 第19-21页 |
| ·良知与天理 | 第21-24页 |
| ·良知与寂感 | 第24-28页 |
| ·至善无恶 | 第28-33页 |
| 第4章 戒惧工夫 | 第33-47页 |
| ·戒惧之思想渊源 | 第33-35页 |
| ·东廓之戒惧说 | 第35-47页 |
| ·戒惧为本体的工夫 | 第35-38页 |
| ·戒惧的积极面 | 第38-40页 |
| ·知几 | 第40-43页 |
| ·戒惧说的其他面向 | 第43-47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A 东廓邹先生年谱简编 | 第53-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