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超分子化学中葫芦脲的研究进展 | 第11-2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合成 | 第13-14页 |
·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分子识别 | 第15-22页 |
·金属离子 | 第15-16页 |
·有机铵离子 | 第16-19页 |
·其他有机客体 | 第19-22页 |
·与有机分子及气体分子的作用 | 第22页 |
·应用 | 第22-25页 |
·药物释控 | 第23页 |
·污水处理 | 第23页 |
·催化反应 | 第23-24页 |
·分离材料 | 第24页 |
·荧光材料 | 第24页 |
·分子容器 | 第24-25页 |
·分子包结 | 第25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甘脲的合成 | 第27-34页 |
·实验 | 第27-3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甘脲的合成 | 第27-28页 |
·反应条件对甘脲合成的影响 | 第28-31页 |
·尿素/乙二醛的摩尔比 | 第28-2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0页 |
·PH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甘脲的结构表征 | 第31-34页 |
·FT-IR | 第31-32页 |
·ESI-MS | 第32页 |
·DSC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葫芦脲的合成与分离 | 第34-40页 |
·实验 | 第34-4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葫芦脲的合成与分离 | 第34-35页 |
·葫芦脲的鉴定 | 第35-40页 |
·FT-IR | 第35-38页 |
·~1HNMR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在CB[7]水溶液中的电导研究 | 第40-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试剂与提纯 | 第40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0-41页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CB[7]对CTAC或CPC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包络物的计量比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在CB[7]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研究 | 第48-57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试剂与提纯 | 第48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48页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CB[7]对CTAC或CPC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包络物的计量比 | 第53-54页 |
·包络物的包络常数的计算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完成及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