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5页 |
·硅基介孔材料 | 第10-15页 |
·硅基介孔材料的发展 | 第10-11页 |
·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过程和形成机理 | 第11-13页 |
·硅基介孔材料的应用 | 第13-15页 |
·非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 | 第15-19页 |
·介孔碳材料 | 第15-16页 |
·介孔金属硫化物材料 | 第16页 |
·介孔磷酸盐材料 | 第16-17页 |
·介孔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17-19页 |
·氧化锆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第19-25页 |
·氧化锆简介 | 第19-20页 |
·氧化锆固体超强酸 | 第20-22页 |
·介孔氧化锆的合成机理 | 第22-24页 |
·介孔氧化锆复合物 | 第24-25页 |
·丁烷异构化反应简介 | 第25-27页 |
·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的意义 | 第25-26页 |
·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的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工作和立足点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45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表征方法 | 第45-4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4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元素分析(EDX) | 第45页 |
·低温氮吸附 | 第45页 |
·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谱(MAS NMR) | 第45-46页 |
·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46页 |
·化学试剂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介孔四方相氧化锆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 第48-64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介孔氧化锆的制备方法 | 第49页 |
·方法一:滴加水醇溶液制备介孔氧化锆 | 第49页 |
·方法二:溶剂挥发法制备介孔氧化锆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方法一样品的XRD表征 | 第49-52页 |
·方法一样品的BET表征 | 第52-54页 |
·方法一样品的TEM表征 | 第54-55页 |
·方法二样品的XRD表征 | 第55-58页 |
·方法二样品的TEM表征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第四章 掺铝介孔晶态氧化锆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 第64-78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掺铝介孔氧化锆的制备方法 | 第65页 |
·掺铝介孔氧化锆的制备 | 第65页 |
·掺铝介孔硫酸氧化锆的制备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Al_2O_3-ZrO_2样品的XRD表征 | 第66页 |
·Al_2O_3-ZrO_2样品的EDX元素分析 | 第66-67页 |
·Al_2O_3-ZrO_2样品的BET表征 | 第67-68页 |
·Al_2O_3-ZrO_2样品的TEM表征 | 第68-69页 |
·Al_2O_3-ZrO_2样品的~(27)Al-NMR表征 | 第69页 |
·Al_2O_3-ZrO_2样品的酸性表征 | 第69-70页 |
·ASZ样品的XRD表征 | 第70-71页 |
·ASZ样品的EDX元素分析 | 第71页 |
·ASZ样品的BET表征 | 第71-72页 |
·ASZ样品的TEM表征 | 第72-73页 |
·ASZ样品的酸性表征 | 第73页 |
·结论 | 第73页 |
参与文献 | 第73-78页 |
第五章 掺钨、镓的介孔晶态氧化锆的合成与表征 | 第78-93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金属掺杂介孔氧化锆的制备方法 | 第79页 |
·掺钨介孔氧化锆的制备 | 第79页 |
·掺铝镓介孔氧化锆的制备 | 第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样品的XRD表征 | 第79-81页 |
·样品的EDX | 第81-82页 |
·样品的TEM表征 | 第82-85页 |
·样品的BET表征 | 第85-86页 |
·样品的酸性表征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第六章 原位~(13)C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铝、镓掺杂介孔氧化锆催化剂上的丁烷异构化反应 | 第93-107页 |
·引言 | 第93-94页 |
·实验部分 | 第94-96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94页 |
·原位~(13)C MAS NMR在硫酸氧化锆类催化剂上的丁烷异构化反应 | 第94-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3页 |
·结论 | 第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情况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