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蠕虫传播模型及其攻击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蠕虫简史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蠕虫及其建模 | 第17-26页 |
·蠕虫定义及分类 | 第17-19页 |
·蠕虫定义 | 第17-18页 |
·蠕虫分类 | 第18-19页 |
·功能结构与传播特性 | 第19-22页 |
·扫描策略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蠕虫特性分析模型研究 | 第26-45页 |
·经典模型分析 | 第26-33页 |
·简单传播模型 | 第26-28页 |
·KM 模型 | 第28-29页 |
·SIR 模型 | 第29页 |
·双因素模型 | 第29-31页 |
·Worm-Anti-Worm 模型 | 第31-33页 |
·模型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模型扩展改进 | 第35-43页 |
·参数定义 | 第35-37页 |
·模型描述 | 第37-40页 |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蠕虫检测技术 | 第45-55页 |
·入侵检测技术 | 第45-48页 |
·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及分类 | 第45-47页 |
·数据分析技术 | 第47-48页 |
·蠕虫防御系统 | 第48-52页 |
·蠕虫防御系统 | 第49-50页 |
·蠕虫逃避检测的方法 | 第50-52页 |
·蠕虫攻击特征提取的研究背景 | 第52-54页 |
·变长片频率统计法 | 第53页 |
·最长公共子序列法 | 第53-54页 |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网络蠕虫攻击特征自动提取算法 | 第55-80页 |
·基于序列连配的特征算法 | 第56-65页 |
·全局联配算法 | 第56-58页 |
·联配在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 第58-60页 |
·算法设计思想 | 第60页 |
·算法描述及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实验分析 | 第62-65页 |
·基于EM 算法的攻击特征提取技术 | 第65-78页 |
·特殊形式的签名 | 第66-69页 |
·EM 算法的原理 | 第69-72页 |
·特征提取的EM 算法模型 | 第72-74页 |
·算法优化加速改进 | 第74-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展望 | 第80-82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0页 |
·工作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