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四喜班之正名 | 第6-13页 |
第一节 四喜班得名缘起 | 第6-8页 |
第二节 四喜班起讫时间与性质 | 第8-13页 |
第二章 四喜班之演员与剧目 | 第13-38页 |
第一节 数风流人物——四喜群英谱 | 第13-22页 |
第二节 徽调、昆、京竞擅场——四喜班剧目概览 | 第22-26页 |
第三节 四喜班演员、剧目琐思 | 第26-38页 |
第三章 四喜班之演剧活动与组织制度 | 第38-68页 |
第一节 四喜班演剧形态 | 第38-56页 |
一、营业性茶园、戏园演剧 | 第38-41页 |
二、堂会演剧 | 第41-44页 |
三、宫廷演剧 | 第44-49页 |
四、歌郎私寓演剧 | 第49-56页 |
第二节 组织、管理制度 | 第56-68页 |
一、内部组织管理制度 | 第56-64页 |
二、外部管理规制 | 第64-68页 |
第四章 四喜班戏曲史之地位与意义 | 第68-88页 |
第一节 但开风气亦为先——晚清戏曲变革之推行者 | 第68-83页 |
一、戏界变革 | 第68-71页 |
二、四喜新变 | 第71-83页 |
第二节 化作春泥更护花——京剧艺术之孕育者 | 第83-88页 |
结语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后记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