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岷江上游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4页
1 引言第14-33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5-29页
     ·群落多样性分布的梯度格局研究进展第15-19页
       ·纬度梯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第15-16页
       ·水分梯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第16-17页
       ·海拔梯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第17-18页
       ·土壤养分梯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第18-19页
     ·群落复杂性研究进展第19-22页
       ·生物复杂性第19-21页
       ·群落复杂性第21-22页
     ·群落稳定性研究进展第22-28页
       ·群落稳定性概念第22-24页
       ·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第24-25页
       ·生物学、生态学过程与群落稳定性第25-27页
       ·群落稳定性的测度第27-28页
     ·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第28-29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9-33页
2 研究地区概况第33-41页
   ·自然环境特点第33-37页
     ·地理位置第33页
     ·地形地貌第33-34页
     ·气候第34-35页
     ·土壤第35-36页
     ·植被第36-37页
   ·经济社会状况第37-38页
   ·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第38-41页
     ·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第38-39页
     ·干旱河谷面积逐步扩大第39页
     ·水土流失严重第39页
     ·草场退化日益加剧第39-40页
     ·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第40-41页
3 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1-60页
   ·研究方法第41-42页
     ·植被的分类第41页
     ·植被的排序第41-42页
     ·主成分分析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58页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的分类第42-48页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8-51页
       ·群落的DCCA排序第49-50页
       ·DC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50-51页
     ·岷江源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1-53页
       ·群落的DCCA排序第51-52页
       ·DCCA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52-53页
     ·灌丛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3-58页
       ·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第53-57页
       ·环境因子与灌丛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第57-58页
   ·讨论第58-60页
4 种组及其主要种群生态位第60-87页
   ·研究方法第61-62页
     ·种组划分第61页
     ·生态位宽度测度第61页
     ·资源梯度的划分第61-62页
   ·种组划分结果第62-63页
     ·干旱河谷种组类型第62页
     ·源区种组类型第62-63页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种群生态位分析第63-71页
     ·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第63-67页
     ·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分析第67-71页
   ·岷江源区主要种群生态位分析第71-84页
     ·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第71-74页
     ·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第74-84页
   ·主要种组生态位宽度第84-85页
   ·讨论第85-87页
5 群落多样性第87-112页
   ·研究方法第88-90页
     ·α多样性的测度第88-89页
     ·β多样性的测度第89页
     ·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第89-90页
   ·群落α多样性第90-104页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α多样性分析第90-97页
       ·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析第90-91页
       ·不同植物群系类型的多样性分析第91-92页
       ·样带及坡面不同位置上的多样性分析第92-95页
       ·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95-97页
     ·岷江源区植物群落α多样性分析第97-100页
       ·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析第97-98页
       ·不同植物群系类型的多样性分析第98-99页
       ·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99-100页
     ·群落多样性与灌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第100-104页
   ·群落β多样性第104-110页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第104-107页
       ·海拔梯度上的β多样性第104页
       ·不同群系之间的β多样性第104-105页
       ·样带梯度上的β多样性第105-106页
       ·不同地形上的β多样性第106-107页
     ·岷江源区植物群落 β多样性分析第107-109页
       ·海拔梯度上的β多样性第107页
       ·不同群系之间的β多样性第107-108页
       ·样带梯度上的β多样性第108-109页
     ·植物群落β多样性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第109-110页
   ·讨论第110-112页
6 群落复杂性第112-125页
   ·复杂性测度第112-115页
     ·复杂性测度原理第112-113页
     ·复杂性测度方法第113-115页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复杂性第115-118页
     ·海拔梯度上的群落复杂性第115-116页
     ·不同群系的群落复杂性第116页
     ·不同样带的群落复杂性第116-117页
     ·坡面不同位置上的群落复杂性第117-118页
   ·岷江源区植物群落复杂性第118-120页
     ·海拔梯度上的群落复杂性第118-119页
     ·不同样带的群落复杂性第119-120页
     ·不同群系的群落复杂性第120页
   ·群落复杂性与土壤养分、水分的关系第120-122页
   ·复杂性与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第122-123页
   ·讨论第123-125页
7 群落稳定性第125-140页
   ·方法第125-127页
     ·植被稳定性评价第125-126页
     ·植被动态分析第126-127页
       ·演替度法第126页
       ·演替的梯度分析法第126-127页
   ·群落稳定性评价第127-134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第127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27-128页
     ·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判断矩阵第128-132页
     ·群系稳定性评价值的计算第132页
     ·评价结果第132-134页
   ·群落动态分析第134-138页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动态分析第134-136页
     ·岷江源区植物群落动态分析第136-138页
   ·讨论第138-140页
8 结论与建议第140-145页
   ·结论第140-143页
   ·建议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7页
附录第157-177页
 附录1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植被类型第157-162页
 附录2 岷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第162-169页
 附录3 岷江上游样地植物名录第169-174页
 附录4 霍夫曼编码程序源代码第174-177页
个人简介第177-179页
导师简介第179-180页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成果目录第180-181页
致谢第181-183页
附图第183-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车组检修基地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
下一篇: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