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本文的组织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描述逻辑 | 第11-24页 |
·描述逻辑的概述 | 第11-14页 |
·描述逻辑研究的发展 | 第11-12页 |
·描述逻辑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描述逻辑与谓词逻辑 | 第13-14页 |
·基本描述逻辑 ALC | 第14-16页 |
·基本描述逻辑 ALC(attributive concept description language with complements)的语法与语义 | 第15-16页 |
·基本描述逻辑 ALC 的知识库 | 第16页 |
·描述逻辑中的推理 | 第16-22页 |
·可满足性问题 | 第17-18页 |
·Tableau 算法 | 第18-19页 |
·其他问题向可满足性的转化 | 第19-20页 |
·算法的特点和例子 | 第20-22页 |
·描述逻辑的扩展 | 第22-23页 |
·描述逻辑的应用 | 第23-24页 |
·概念建模 | 第23页 |
·软件工程领域 | 第23页 |
·语义 Web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并行计算技术与算法并行化 | 第24-38页 |
·并行计算技术概述 | 第24-27页 |
·并行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 第24-25页 |
·并行计算模型 | 第25-26页 |
·物理问题在并行机上的求解 | 第26-27页 |
·并行算法概述 | 第27-30页 |
·并行算法设计方法 | 第27-28页 |
·并行算法性能度量 | 第28-29页 |
·并行加速比模型 | 第29-30页 |
·并行编程模型 | 第30-33页 |
·并行编程模型分类 | 第30-32页 |
·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程序开发环境 | 第32-33页 |
·并行语言 | 第33页 |
·并行化技术研究 | 第33-38页 |
·串行程序并行化的一般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相关及其对并行计算的影响 | 第35页 |
·数据并行时的数据划分准则 | 第35-37页 |
·功能并行 | 第37-38页 |
第四章 Tableau 算法推理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8-56页 |
·任务概述 | 第38-39页 |
·目标 | 第38页 |
·运行环境 | 第38-39页 |
·需求概述 | 第39页 |
·条件及限制 | 第39页 |
·总体设计 | 第39-43页 |
·处理流程 | 第39-40页 |
·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 第40-42页 |
·功能分配 | 第42-43页 |
·接口设计 | 第43-44页 |
·外部接口 | 第43页 |
·内部接口 | 第43-44页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44-50页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44-49页 |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第49-50页 |
·程序描述 | 第50-54页 |
·功能 | 第50页 |
·输入项目 | 第50页 |
·输出项目 | 第50-51页 |
·算法 | 第51页 |
·程序逻辑 | 第51-53页 |
·接口 | 第53-54页 |
·实现与验证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算法并行化研究 | 第56-64页 |
·串行代码分析 | 第56-59页 |
·使用的数据结构说明 | 第56-57页 |
·串行代码分析 | 第57-58页 |
·算法并行化分析 | 第58-59页 |
·计算模型以及任务划分 | 第59-60页 |
·并行算法的实现 | 第60-62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2-63页 |
·关于并行化的思考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页 |
·改进的方向 | 第64-66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