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1页 |
·多糖概述 | 第11页 |
·绞股蓝的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绞股蓝的研究历史及资源分布 | 第11-12页 |
·绞股蓝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2-15页 |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15页 |
·绞股蓝的综合开发 | 第15-16页 |
·绞股蓝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7页 |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17页 |
·中药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 | 第17-18页 |
·光谱及常规色谱解析 | 第18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8-21页 |
·绞股蓝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 第18-19页 |
·绞股蓝粗多糖的分离及纯化 | 第19页 |
·绞股蓝精制多糖GPM-1和GPM-2的结构测定 | 第19页 |
·绞股蓝精制多糖GPM-1和GPM-2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19-21页 |
第2章 绞股蓝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3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原材料的预处理 | 第21页 |
·绞股蓝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 第21-23页 |
·绞股蓝粗多糖提取率的计算 | 第23页 |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苯酚试剂的制备 | 第23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3-24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热水浸提法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微波提取法和超生波法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三种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第3章 绞股蓝粗多糖的精制和结构测定研究 | 第35-61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多糖含量的测定和多糖保留率的计算 | 第36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蛋白脱除率的计算 | 第36-37页 |
·绞股蓝粗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 第37页 |
·绞股蓝粗多糖的脱色工艺研究 | 第37-39页 |
·绞股蓝多糖的纯化 | 第39页 |
·紫外扫描分析 | 第39-40页 |
·GPM-1和GPM-2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 第40页 |
·GPM-1和GPM-2理化性质分析 | 第40-41页 |
·GPM-1和GPM-2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页 |
·GPM-1和GPM-2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41页 |
·GPM-1和GPM-2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9页 |
·绞股蓝多糖脱蛋白工艺的优化结果 | 第42-45页 |
·绞股蓝粗多糖的脱色工艺研究 | 第45-46页 |
·绞股蓝多糖的纯化结果 | 第46-48页 |
·紫外扫描分析结果 | 第48页 |
·GPM-1和GPM-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结果 | 第48-50页 |
·GPM-1和GPM-2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GPM-1和GPM-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 | 第52-57页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4章 绞股蓝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1-67页 |
·引言 | 第61页 |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原料 | 第61页 |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主要仪器 | 第61-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绞股蓝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2页 |
·绞股蓝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2-63页 |
·绞股蓝多糖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GPM-1和GPM-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 | 第63-64页 |
·GPM-1和GPM-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 | 第64-65页 |
·GPM-1和GPM-2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 | 第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页 |